美國處處都要推薦信
都說美國是個自由的國家,可也有它束手束腳的地方。比如說推薦信的使用之廣,就讓我們這些外來戶大不適應。
申請學校、找工作、甚至租房子都要求提供推薦信。
出國留學的人都經歷過,美國的哪所學校都要這個東西,一封兩封打發不了,通常要求提供三封以上。可以說推薦信是留學生準備文件時最頭疼的一項。國內的專家、教授即使給你推薦也只是在信上簽個字而已,信件要自己準備。
以第三者的口氣用英語將自己變著法兒吹捧三次,絕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
申請綠卡時對推薦信的要求就更絕,數量上要六封以上不說,其中必須至少包括一封"獨立推薦信",要求讓沒和你一起工作過,對你並不熟悉的專家學者來寫,證明你如何傑出、美國如何離不開你,這個甚沒道理的規定不知使多少傑出人才移民競折腰。
推薦信一般是熟悉申請人的人從第三者的角度對申請人加以評判,在錄取人看來往往更客觀和真實。美國是個極重視個人信用的國度,可以說,推薦人是以自己的信用在為被推薦人擔保,所說的話的份量是很重的。一封有力的推薦信對申請人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一封特殊的推薦信而得到工作、被學校錄取、拿到獎學金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美國大家都特別強調上學時要和導師搞好關係,因為他不僅管著你的現在,還在很大程度上管著你將來的繼續深造、就業、申請綠卡......,因為需要推薦信的地方就有求於他。
有個朋友讀博士讀到一半的時候,老婆懷孕了,國內母親生病住院,經濟壓力倍增。他私下裡跑到一個公司去應聘,和人家位置、待遇什麼的都談好了,萬事具備,就差他老闆的一封推薦信。回來和老闆正式談開這件事,而老闆正需要人手幹活呢,聽說他要走很不高興,在他的百般央求之下給他寫了推薦信,只是對方公司收到推薦信後就變卦不要他了。
他後來和老闆鬧得不可開交,堅決要求拿個碩士學位走人,後來鬧到系裡去,碩士學位最終拿到了,可是找工作因為沒有推薦信而頗費周折,最後總算在一偏遠地方找到一份起薪很低的工作。
許多地方要求推薦人直接將推薦信寄去,裡面是褒是貶被推薦的本人並不知道。
記得多年前震驚中美的盧剛校園殺人案,他殺他導師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申請了一個工作位置而未得,懷疑是導師給他寫的推薦信裡有不利他的說詞,事發後那個用人單位公開了那封推薦信,裡面其實充滿了對他的溢美之詞。
推薦信並不僅僅針對外國人,這原本是他們本國的規矩。高學生申請大學都需要中學老師的推薦信,現在正是高四學生申請大學的季節,那些高中專業課老師這時最忙了,要給上百個學生分別寫推薦信。據說他們都有固定的格式,只是針對不同的學生修改其中的一些修飾詞,如果每封信都單獨寫,大概得天天坐那兒專業幹這個才行。
我有一天看到老公在電腦上敲敲打打的很專心的樣子,隨口問一句寫什麼呢?回答說寫推薦信。
啥?又要換工作?又要搬家......??
老公嘿嘿一聲,想到哪兒去了,是為實驗室裡一個技術員寫推薦信,他要去讀博士去了。我忍不住揶揄到:"哇!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了,也輪到咱給別人寫推薦信了。"
仔細想想我也推薦過別人,只不過是口頭推薦的。
開乾洗店那會兒,有個十分要好的朋友剛剛讀完會計本科四處找工作,因為沒有工作經驗,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後來她問我可否在履歷表上寫上在我的店裡做會計,這位朋友非常能幹人又好,在國內已有碩士學位,為了找工作才又讀個本科,我常講哪個公司雇了她就偷著樂吧。所以願意幫她的忙,把店裡的賬目給她過目,讓她心中有數。
後來有一天,一位先生從銀行打來電話,仔細地詢問她的工作能力和人品,記得問了十幾個問題,我自是給予了極高評價。當時回答問題的時候很緊張,比我自己應聘還要緊張,生怕說得不合適誤了朋友的前程,打完電話手心都是汗。還好,朋友被那個銀行聘用,先從半職開始做起。
她現在已是美國某個銀行的財務總監了。
另一位朋友在公司裡做部門主管,手下有個人誇誇其談,好大喜功,又沒有合作精神,弄得部門裡人人不滿,讓朋友很是頭疼。
一天這位仁兄突然來找她,他要另謀高就了,請上司給寫封推薦信。
我聽了這事就說這封推薦信可不大好寫。
朋友回答:"好寫,太好寫了!我把他吹得天花亂墜,還怕那家公司不要他?燙手的山芋這下終於給扔出去了。"
如此看來,現在的推薦信也不能全信啊!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