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女兒哈佛大學錄取通知的時刻

12 月14日下午5點,這是哈佛大學公布今年提前錄取新生 (Early action) 的時間,我和女兒在電腦前等待著哈佛大學的E-mail, 還沒下班的太太也巳打電話回來詢問是否有好消息。我看著電視,我女兒正和她的同學在網上聊天。不過我們都盯著顯示器左上角的信箱,17點12分19秒,信箱的紅旗升起來了,打開一看,我女兒高興地跳起來,I got into Harvard!!!。

晚飯不做了,我們一家三口到中餐館吃上一頓,以示慶祝。回想起來,剛到美國時,一句英文也不會說,到今天巳被哈佛大學錄取。我從不認為我女兒有什麼天才,而我本人也沒有上過任何名牌學校,只是有幸出國前在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研究所工作幾年,接觸了當時中國的一些頂級的科學家和他們的研究生。到美國也有許多在美國拿碩士、博士的朋友。我覺得他們也沒比我聰明多少,只是他們許多人學習做事更多一點嚴謹,更講究方法,更多地去琢磨其中的道理。我以為除了先天缺陷者除外,大部分人的智力相差不會太大,關鍵是如何使用大腦。有些人只用大腦的Memory(記憶)功能,所以他們只會Copy(生搬硬套),只能是書獃子。你想今天隨便一部電腦都有幾百Mega的內存和幾十上百Giga的硬碟,而人腦無法相比。所以要想聰明還要用大腦Think(思考)的功能,凡事除了Sounds Good,還要 Make Sense。,就像是SAT考試講究Reasoning。

我是一個很失敗的人,至少不是太成功。所以我只能用我許許多多失敗的教訓,和別人成功的經驗,想讓我女兒少走一些彎路,當然更多的路是她自已走的。

十年級我女兒參加PSAT考試,成績193分(240滿分),成績不算太好,不過那時她沒有學過幾何。雖然成績不算數,但從每天信箱裡寄來的大學傳單就可以知道這個成績有哪些學校對你有興趣。只有如波士頓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學校寄來介紹他們學校的傳單。我和我女兒有個約定,她不想上本州的大學,原因就是不想離家太近,省得父母囉唆。我的要求是,如果你能上常春籐名校,他們實行獎助學金。根據美國政府的演算法,我可以出我應付的部分,但如果是其他私立學校或外州大學要我付高額的學費,我只有說我沒錢,有錢我也不願意付。只有上本州的馬里蘭州立大學,至於她要找離家最遠的分校都可以。

十一年級正式考PSAT成績237分,差3分滿分,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Semifinalists (Finalists 明年二月才公布)。SAT成績1600 分(滿分),成績出來後,家裡的信箱就天天都是我女兒的信件,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學從哈佛、耶魯、MIT就連英國的劍橋大學都寄來傳單。又參加了三門的 SAT II考試,數學、寫作和美國歷史都取得800分滿分的成績。同時參加AP英語、AP微積分和AP美國歷史的考試,均獲5分的好成績。

到了暑假,由於我女兒上的高中在科學方面沒有老師開AP課程,所以只能暑假參加Johns Hopkins大學的生化課程,一個多月學費1600美元,拿到A的成績,獲得三個學分。

我女兒是學校樂隊的小提琴手,在小學五年級時,那時她們學校音樂課可以學小提琴,問我可否買一把小提琴?我說花幾百美元你能玩幾天?我要求不高,只要能拉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就行。我們達成協議,她寫了保證書貼在牆上,後來還真能拉幾首曲子,保證書也就沒有保留下來。後來暑假回中國,想找個老師指點指點,朋友介紹一位師範大學音樂系的副教授,我女兒一去,教授說她比較忙,不過可以按排她的一個學生來教。我知道是因為我女兒的水平太差,教授不想教。暑假回國,走親訪友,又去旅遊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確也沒多少時間。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學了幾次,就要回美國了。她們的同學很多在美國也請老師教小提琴,我總覺得我女兒不是這個專業的材料,業餘興趣玩玩就行,還是自學成材吧。直到高中的十二年級才被選上Baltimore County的樂隊,一個月前在 Baltimore的Meyerhoff Symphony Hall音樂廳演出,我巳十分滿意。

我女兒還是學校辯論隊(Debate)的成員,幾年來也參加過很多場的比賽,始終未有什麼突出的成績,與她們學校前幾屆有人能進入全國的決賽圈成績相比,還有一些距離。不過參加Debate對於寫文章的嚴謹與思維敏捷的訓練都有好處。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星期天上哈維中文學校,這是我要求她做的,我以為學中文不僅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多學一門語言,多一扇心靈的窗口,所謂Learn a new language and got a new soul。舉個例子說,講故事寫作文白雪公主、灰姑娘誰不知道,可愚公移山、葉公好龍漢語的每個成語故事對老外可能卻很新鮮。就像柯林頓的書不是因為他的寫作水平高而暢銷,而是因為人們對他的故事感興趣。同時哈佛也要求學生必須有一門外語或有雙語背景。

我最欣賞美國招生制度的是:不只看分數,不喜歡書獃子。這一點可能中國一時很難做到,因為要那樣走後門之類的事就要不計其數了。

進入高中後,我女兒忙了許多,擔任學校National Art Honor Society的President,要組織為Johns Hopkins兒童中心和與非洲愛滋病鬥爭活動募捐,也因此獲一項社區服務獎。還要去醫院做義工,在校內外做家教。我以為許多中國人教育子女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使小孩與外界隔離,自以為讓小孩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而實際上是使小孩失去免疫力,最終可能不能適應現實的社會。許多人也許有這樣的體驗,幼童時代認為父母好本事,你看小朋友間的談話,我爸怎樣,我媽怎樣。為什麼呢?因為爸爸媽媽知道3+4=7而不是等於8。長大點,發現父母太多的東西也不懂,一次方程都搞不清楚。這時呢,老師懂得多,"老師說的"可以當論據。研究生畢業發現教授也不過如此。我常對我女兒說,如果一個人大學畢業不覺得父母 Stupid,還一直覺得他父母處處本事大,那就有可能是自己Stupid了。家庭多多少少對小孩有些影響,有時家庭對子女的關愛,反而束縛了子女的發展空間。孩子長大後想要自已去認識這個世界,去呼吸更多更新鮮的空氣並沒有什麼不好。就像《新世界時報》所提到的"吃百家飯"一樣,只有吃盡天下百味,才有可能成為美食家。但這並不是說父母要給小孩一大筆錢,讓他美食天下百味,那樣可能要吃出一個大胖子,不但需要減肥,而且不利於健康。所以關鍵還是讓小孩要懂得思考,懂得識別香花毒草和香草毒花。

讓孩子自然地成長,話是這樣說,作為父母能不為子女擔心嗎?這是人之常情。當我女兒去參加同學的 Party半夜不歸,而手機是關機的時候,作為父母能睡好安穩覺嗎?當我看到女兒一天要應付兩個法庭的傳票,能不為她開車的安全擔心嗎?不過我只是讓她多想想別人的感受,這世界畢竟不是一個人的世界,即使離開父母也會有同學朋友,而面對問題只有自已去解決。

作為父母把子女帶到這個世界,雖說帶來了許多辛勞、責任和擔憂,但我想更多的是家庭的歡樂和生活的樂趣。作為父母我們除了理解、關心、支持和儘可能的奉獻,祝她一生幸福,我不敢去想有什麼回報。同時我也沒有、也不想有什麼資產留給獨生女兒,我常說我能留給女兒的可能只是Nothing,如果下一代人想著上一代人的錢財,不僅說明下一代人的失敗,也是上一代人的悲哀。

吃晚飯的時候,我講了一個小時候我們那老人常講的故事,燕子每年春天從南方飛來,就在這裡筑巢建窩,生兒育女。等到小寶寶學會了飛翔,它們又要跨海飛回南方過冬去了,這時老燕子會先背著小燕子跨越大海,飛到半路,老燕子終於精疲力竭墜入大海,只有小燕子繼續飛向南方,大自然就是這樣一個輪迴。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