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劍

李白是鼎鼎大名的「詩仙」,有人說他做詩詞猶如穿衣吃飯那麼容易,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拿起筆來任意一揮,就是一首好詩詞。也的確,他的詩詞造詣之高,眾所周知。這裡且來說說他的劍事與劍詩。

大家也許不知道,李白好劍,常常隨身帶劍,詩詞也常常談到劍。有人說,李白與劍、,劍與李白,總是聯在一起的。

李白喜讀奇書,從小學劍,也愛練劍術,劍法嚴實,曾任「俠客」,殺過幾個壞人。據說,他曾路見不平「手刃數人」,「撫長劍,一揚眉,清水向石何離形」。這把銀劍伴著他登峨眉、上廬山、游洞庭、歷襄漢,三尺長劍成了詩人形影不離的好友。

李白二十三歲時,曾和一位四川籍好友吳指南同游洞庭湖,一起飲酒賦詩,這位朋友不幸忽生急病去世,他守著屍體慟哭,路人見之無不傷心。

當時曾有一隻猛虎走近他,他以劍護身,使出渾身「武功」,果然不可侵犯,也許是劍光閃閃吧,竟嚇退了猛虎,沒有傷害他,並得保全朋友吳指南的全屍。

李白,性格高傲狂放,詩風神奇浪漫,所以往往用劍來表達其熾烈的情感。天寶年間,他因從永王李璘之事,被流放至夜郎(今貴州桐梓縣一帶),這時他已五十八歲,在「世人皆欲殺」的殘酷現實下,詩人的愛國之心卻絲毫不改。

在《贈張相鎬》中寫道:「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表現了自己熱愛國家的高尚情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抒發了他為保衛國土,躍躍欲試痛殺敵人的激情。

李白一生喜酒吟詩,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胸中不平,積憤難消。「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吟涕泗漣。」月下飲酒,伴歌舞劍,何等爽快、愜意。因此他常常寒光出鞘,舞劍消愁。

天寶元年,李白被玄宗召進長安。在長安三年,他目睹宦官權貴過著驕奢淫逸、魚肉人民的腐朽生活。他想力圖通過玄宗對他的賞識、信任,來實現他的政治主張,後竟破滅,不僅在詩篇中流露「孤劍誰托?」、「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等牢騷語。

他還痛苦萬分,懷著巨大的憤懣吟道:「停杯投筋不得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詩人內心的積怨,如寒劍離鞘,呼嘯而出。

李白雖有寶劍在身,卻無用武之地,因其一生,未曾掌理國政、帶過兵。將來如果有哪一位畫家,為李白畫一幅詩人腰下掛上一柄三尺寶劍,不是更能表現「詩仙」奔放的氣質和曠達的性格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