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中文正簡字體差異 兩岸無法迴避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今天發表"大陸‘識正書簡'的文化意涵"聲明表示,兩岸中文字體的差異,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最近大陸知識界對"廢簡"的爭議,更創造了認真檢討簡化字的歷史機遇。

馬英九強調,中文是國家語文,他是一個中文的長期使用者;其次,他是中華民國總統;他也身兼"國家文化總會"會長,這三個身份,每一個都有保存及發揚中華文化無可推卸的責任。

他說,最近幾年,就當簡化字幾乎席捲全球之際,使用簡化字超過半世紀的中國大陸,知識界反省檢討簡化字存廢的呼聲,卻反而越來越強烈。

馬英九強調,他對正體漢字的理念與熱情,可謂"一路走來,始終如一",20多年前接觸大陸工作時,就開始注意這個議題,10年前擔任臺北市長之後,更不斷以行動表達對這個議題的關注,他的出發點不是政治考量,而是人文關懷。

他說,據估計目前全球有3000萬人以上在學習中文,中共在全世界開設了260個孔子學院與67所孔子學堂教授華語。但在這一波華語的學習熱潮中,卻大多以簡化字為主,忽略了正體漢字,讓世人失去了從正體漢字中,更深入認識中華文化的機會。

馬英九說,大陸當局自從30年前推動改革開放以來,一反"文革"時期敵視中華文化的態度,重新認同中華文化,固然值得肯定,但仍未考慮恢復正體字的使用,令人不無遺憾。

馬英九指出,他在6月9日對大陸提出"識正書簡"的建議,主要是期待大陸文字政策有所改變,使更多大陸人民能夠直接認識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識正書簡"的原則既是傳統中國人的漢字使用方式,也是4、5年前北市舉行"漢字文化節"所舉辦的兩場研討會中,兩岸文字學者逐漸形成的共識。

他說,大陸要立刻改變使用50多年的簡化字,恢復正體字,必然會有困難。但大陸可以逐步在印刷品中減少一些容易造成誤解與障礙的簡化字,增加一些正體字的使用,或多使用"正簡字對照表",讓簡化字使用者逐步適應。經過相當時間後,就可以普及正體字在印刷品的使用;但在手寫的場合,仍可自由使用簡化字,不必管制,這就是"識正書簡"的意思。

馬英九指出,臺灣的國文教育一向以正體字為內容,使得臺灣民眾的文化素養冠於所有華人地區。許多大陸學者來臺,看到青年學子可以直接閱讀古文,頻頻稱讚臺灣的文化底蘊深厚,這實在是應該珍惜的優勢,也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香菸,必須更加細心呵護,絕無改變的道理。

馬英九說,過去這一年,兩岸關係有大幅進展,雙方簽署了9個協議,但焦點多集中在交通、經貿、治安等議題,今後也應多關心文化與教育交流。兩岸中文字體的差異,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雙方必須面對,而這個議題,也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最近大陸知識界對"廢簡"的爭議,更創造了一個認真檢討簡化字的歷史機遇。

馬英九日前提出"識正書簡",遭外界誤解他要在臺灣提倡簡化字,經連日澄清後,今天透過總統府發表長達數千字的聲明,再度強調"識正書簡"是他對大陸的建議,不是對臺灣的建議,臺灣並沒有這個需要。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