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鄧在六四事件中肆無忌憚地使用武力

在1989年學潮期間,人大常委會這個被人們慣常看作是"橡皮圖章"的中國最高權力機構,曾經在各派政治勢力的較量中,掀起不小的波瀾。安魂曲在他的"人大--鄧小平的心腹之患"文章中指出,趙紫陽、萬里和人大常委會是讓鄧小平真正恐懼的政治力量,而鄧肆無忌憚地使用武力,就是爲了徹底收拾這支力量。

人大常委會和萬里在當時起的重要作用,被最近出版的趙紫陽秘密錄音所證實。

1989年"六四"剛過不久,中共成立了以王任重爲首的趙紫陽專案組,給趙紫陽定了30條罪狀,其中第25條和第26條都和立即召開人大常委會,召人大委員長萬里回國處理學潮有關。

第 25條說,5月21日,正在請假休息的趙紫陽,爲了回應人大常委黨組建議萬里立即回國的報告,不同主持外事工作的李鵬商量,以個人名義向正在美國訪問的萬里發電報,要萬里提前回國。第26條說,5月21日趙紫陽對閻明復表示,學潮這樣拖下去,曠日持久,結果難以預料,只有召開人大常委會來緩解。

召開人大常委會成爲罪狀,說明鄧小平很忌憚。這點也被高瑜、曹思源、萬潤南和張良的《中國"六四"真相》所證實。《經濟學週報》副總編高瑜和四通公司曹思源因爲串連學生與人大常委會聯繫,並協助人大常委委員胡績偉推動召開人大緊急會議在"六四"開槍之前就被捕了。

人大常委會在那時變得舉足輕重,首先是因爲有相當比例的常委公開反對戒嚴。根據安魂曲的統計,"六四"期間的七屆人大常委會包括委員長在內的全國人大常委大約有120人,而"六四"前公開簽名要求召開人大常委緊急會議討論戒嚴合法性問題的常委就有57名,達到法定人數的五分之二。

如果會議真的開了,五分之二的常委,再加上萬里的理念和個性,有可能使常委會的表決結果不利於主張戒嚴的鄧小平和李鵬。萬里從一開始就肯定學生運動的愛國熱情,並像趙紫陽一樣,主張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學生提出的促進民主和懲治腐敗等問題。而他的"國家一旦有事,就會帶頭起鬨"的個性雖然成爲姚依林等中共元老堅決反對他進中共常委的理由,卻成爲趙紫陽等黨內改革派、學生、知識份子和海外留學人員化解戒嚴問題而共同期盼的領袖人物。

在碰到89學潮這樣的轟動全國全球的大事,萬里本來的確可以有一番"帶頭起鬨"、一呼百應、以他的人大委員長的身份爲中華民族長治久安建功立業的機會,可惜的是,他的政治抱負和他的歷史機會隨著"六四"一聲槍響,徹底打了水漂。而他本人,從此變得消瀋,他後來的成就只體現在綠化環境和打橋牌上。

促使他轉向的是鄧小平指派的全權特使江澤民。江澤民在接受策反萬里這一使命時,楊尚昆特意讓他轉告萬里三件事:第一,趙紫陽已經停職;第二,戒嚴不是某個人的決定而是整個政治局常委的決定;第三,一些人大代表正在聯名要求召開緊急會議,黨正在做他們的工作。

在上海的那兩天,在江澤民的軟硬兼施下,萬里一定做了一番痛苦的計算和選擇。一邊是鄧小平及其掌控的槍桿子、中共元老幫、李鵬實權派和自己家族的利益,一邊是愛國學生和改革搭檔趙紫陽。雖然他贊成中共走向開放開明,也肯定學生運動的愛國之心,但胳膊焉能拗過大腿?後來他現實地倒向了鄧小平一邊,贊同了戒嚴。對趙紫陽被罷輟,他選擇了沈默,一直到趙逝世。

最近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萬里認爲‘六四'是中華民族的心結,總有一天要平反!"這話不知真假,但可以肯定的是,"六四"是萬里的心結。有人希望萬里在離世的時候,給世人一個交待,世人有可能會失望。中共在軟禁趙紫陽時對趙的種種限制都是在"顧全大局,注意影響"的幌子下進行的。那麽當年萬里被"脅迫"也罷,"軟禁"也罷,"交易"也罷,"挾持"也罷,哪一條又不是在"顧全大局"的緊箍咒下進行的呢?萬里選擇成全了鄧小平的大局,背叛了"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里"的改革搭檔,犧牲了對他殷切盼望的海內外學生學者,最終使中國以民主方式解決危機的歷史機會付諸東流。

自"六四"以後,人大又重歸"花瓶黨"和應聲蟲的腳色,並迅速把常委中敢說話的良知掃地出門。胡績偉就被當局以支持動亂而留黨察看兩年,並被免去全國人大常委等職務。其他幾個民主黨派的副委員長們,則爭先恐後地向中共表態,支持戒嚴,理解鎮壓,一個比一個更阿諛、更奉承。

中國的民主進程因此而倒退了20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未普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