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酒消愁非良方 憂鬱症個案應重抒壓與治療(圖)

 

   藉酒消愁愁更愁!根據2009年最新的調查研究證明,酒精與憂鬱症之間有顯著的關聯性,酗酒者比一般人罹患憂鬱症機率較高,而有酗酒的個案也比一般個案病情更為嚴重,另一方面,許多憂鬱症個案都有飲酒習慣或是想藉由酒精減少情緒之不適;到底是憂鬱症與酒精使用問題就像是蛋生雞或是雞生蛋的問題一樣,存在著疑問。

  根據"精神病學期刊"一項紐西蘭長達二十五年的追蹤研究指出,比較可能模式是長期之酒精使用造成了憂鬱症,酗酒或對酒精有依賴性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9倍。酒精屬於很強的中樞神經抑制劑,憂鬱症個案會藉由飲酒減少情緒之不適,但長時間飲用會成癮,需求量也會逐漸變大,有些憂鬱症個案習慣依賴酒精助眠,但酒精對肝、膽、腸、胃造成的傷害,不但遠比藥物還大,更重要的是,酒精助眠不但使睡眠品質不佳,還會加重憂鬱症的病情,於是酗酒、憂鬱症、失眠三者便形成惡性循環。

  長期飲酒過量對身體的危害不小,包含損傷消化器官、肝臟代謝功能不正常引起脂肪肝、肝硬化或是胰髒炎及膽囊炎等問題。臨床上有一名六十多歲的女性憂鬱症個案到睡眠中心求醫,受失眠問題所苦,卻因為不想服用安眠藥物,每天依賴酒精入眠,一段時間之後,一天需要喝掉一瓶高梁酒才睡得著,更併發胃潰瘍、脂肪肝等問題。

  憂鬱症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所致,個案心理及生理狀態會互相影響,除了情緒容易低落外,生理上可能會出現心悸、頭昏及手腳發麻的情形,此外,也常有失眠、肌肉疼痛、提不起勁、食慾不振等症狀,這些問題個案可透過精神專科治療來解決,一旦情緒的問題調整得宜,因情緒而起的生理問題也會隨之改善,因此,憂鬱症所造成的失眠問題,無法單靠安眠藥物解決,光靠酒精更是對病情有害無益。

  憂鬱症的治療,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透過抗憂鬱藥物作用,調節個案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用藥初期前1至2週,少部分個案可能會出現頭昏、想睡等副作用,隨著時間會逐漸改善,如個案感到極度不適,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應換藥治療,通常在用藥大約1至2個月後,個案情緒與生理症狀會有所明顯改善。

  常見的抗憂鬱藥物包含"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其簡稱是SSRI,一般人耳熟能詳的百憂解即屬此類藥物;近年較新一代的抗憂鬱劑則為"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簡稱SNRI,代表藥物包括Cymbalta和Effexor等,其他藥物還包括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等。

  除酒精外,憂鬱症個案也應該避免其他易成癮的物質,如香菸;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建議多為自己多安排一些活動,如逛街、聊天、運動等,親友可以從旁鼓勵,甚至是勉強個案去做,以避免因獨處而陷入低落情緒。

本文留言

作者黃介良醫師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