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缺乏的是信用

1995年,黑龍江省蘭西縣修路。由於縣財政沒錢,只好向社會借資,此間共向百姓借1323萬元。但公路建成至今已近14年,修路款一分錢也沒還。

如果欠錢不換,那麼蘭西縣政府等於用1323萬元的價格,出售了自己的公信力。政府的信用應該是無價的,所以結果只能是中央政府追加更多的錢和服務,盡力把公信力贖買回來。

亡羊雖可補牢,但地方政府一朝食言,會自上而下破壞整個社會內的相互信任。沒有信用便沒有市場,對於奉行市場經濟的國家,不可不察。

世貿組織總幹事穆爾曾尖銳地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從長遠看,最缺乏的不是資金、技術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體系的機制。有報導說,中國每年由於信用問題造成的損失高達6000多億元,看來穆爾的擔心和告誡不無道理。

古代,地方政府沒信用的後果是俠客誕生。政治學家們有時把「政府」定義為一個社會中「唯一可合法使用暴力的機構」,但當正式司法不可靠時,民間必然會自己尋找並產生替代的解決機制。

國外,地方政府沒錢的後果是關門。《環球時報》:在美國民眾和媒體的嚴格監督之下,美國總統和州長的權力受到制約,他們要花多少錢都要經過國會或州議會的批准,沒有國會和州議會的授權,就寸步難行、一籌莫展。

在中國:政府沒信用的後果應該是什麼?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