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中國文物買賣回報超過販賣毒品和軍火!

20世紀末開端,中國文物突然走紅國際大拍賣,成交價以每年幾十倍的速度向上飆升,兩次金融風暴都不能阻擋這種近乎瘋狂的膨脹速度.

這股中國國寶熱在今年的圓明園獸首拍賣中達到巔峰,一隻青銅兔首在拍賣會中達到1800萬美元的頂價.

"數千萬淘寶人,幾萬萬件國寶,這是一個何等巨大的超級市場..."大陸資深記者吳樹,花5年明查暗訪,出版"誰在收藏中國"一書,是第一本揭發中國文物交易市場黑幕的紀實報導,在大陸引爆話題.本書最近也由漫遊者出版社引進臺灣.

吳樹週旋於中國主要古玩市場,拍賣公司,盜墓現場與文物造假基地,暗訪近百位文物收藏家,古玩商販和文物走私犯,盜墓賊,挖出許多驚人真相.

一家文物鑑定公司的老闆向直言不諱: "現在從事文物買賣的回報,已遠遠超過販賣毒品和軍火!"

吳樹認為,中國古玩市場的復甦,直接刺激兩大行業的"災難性繁榮":一是盜墓,一是造假.

"鬼吹燈"等盜墓小說近年走紅兩岸,事實上,在"一夜挖成萬元戶"的誘惑下,中國"盜墓專業戶"數量驚人.吳樹統計,近20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盜竊古墓的實例近百萬起,毀掉有考古價值的古墓近四十萬座,而王侯級墓葬的被盜率更高達90%以上.

2004年新疆考古研究所在營盤遺址挖掘古墓時,盜墓賊就在他們身後明目張膽地盜墓,還要求比賽看誰挖得快,結果考古研究所挖了一所,盜墓者卻挖了三所.

遼寧省葫蘆島曾抓到一個祖孫三代組成的"盜墓世家,"家中"贓物"的價值遠高過一個縣級博物館.

"國寶"外流再多,也滿足不了人們的貪念,出現另一種衍生行業─國寶"黑客".吳樹曾走訪一間從事古瓷仿造的窯廠,裡頭從陶土的配方,器皿成形到釉的配置,繪畫方法和原料,完全按照科學的檢測數據,讓山寨版和正版百分百相似.

而來自北京故宮,穩坐陶瓷鑑定專家第一把交椅的耿寶昌更向記者坦言,他參加一個青花瓷"高仿" (高度仿冒)基地時,也會誤把高仿品當真品.

吳樹認為,這波國寶熱帶來的是文化價值的崩解.中國文物自身價值被市場價值顛覆, "勤勞致富,取財有道"的傳統價值觀被"一夜暴富," "騙術為主"替換.而圓明園獸首等中國國寶的國際拍賣,更淪為國際資本家利用中國人"愛國情緒"牟取暴利的工具.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