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時抵制戒嚴的軍中豪傑英名流芳(組圖)
軍車中的戒嚴部隊士兵
八九年六四前後,中國的歷史上不僅演出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悲劇,而且,也出現了一些抵制戒嚴的軍中豪傑。儘管他們的作用有限,但對屠殺百姓不認可、不合作、不執行命令的軍人們,也是可歌可泣。他們中的一些人後被打壓、被撤職,被判刑,可歷史記得他們,人民也不會忘記他們。我所知道的一些軍人有:
汪衛軍。原成都軍區駐滇部隊文職官員。據本人陳述:1989年北京實行戒嚴後,他與14軍的一名師級高官對此持反對意見,私下多次交流後約定:從雲南蒙自發兵"討鄧擁憲",學習蔡鄂將軍當年"擁憲討袁",誓言做新時代的"小蔡鄂"。汪衛軍的任務是"到廣場觀察形勢,如果形勢有利,立刻回電。"汪衛軍到廣場視察後,見民心幾乎一邊倒,就到昆明郵電局給這位師長發電報。電文是:"大局已定,立刻發兵,討鄧擁憲"。,但汪衛軍萬萬沒想到:他的電報被小小的郵電員卡住了。那郵電員把電文收藏了起來,"看看形勢再說"。後來,隨著坦克的推進,郵電員把電文交給了上級。汪衛軍被軍事法庭判處了十年監禁。後被關在雲南省第二監獄。據知,64之後,江澤民親赴雲南審查那位師長。由於師長未受到電文,未與承認。江澤民說:"至少在汪衛軍看來,他是可以爭取的對象。"後來該師長被撤職,下落不祥。如果當時汪衛軍採用電話或回部隊而不是發電報的形式,或郵電員把電文發了出去,六四的歷史可能就會改寫。
齊金貴。駐滇部隊坦克團的播音員,64時才20出頭。由於在部隊播音室工作,有機會聽到外界對64大屠殺的報導,處於義憤,他以"中國人民解放軍普通一兵"的名義,書寫了十多封抗議信,寄給各級政府機關。被軍事法庭判處了兩年監禁。後被關在雲南省第二監獄。各種詳情在我自傳體的64歷史小說《自由的誘惑》中有大量寫實描述。齊金貴僅是一個上士士兵,他對我說過:"我也是軍人,如果派我去執行戒嚴,我死也不會對著自己的兄弟姐妹開槍。"
另據一位軍官告訴:學生領袖柴玲當時是到了雲南11軍的一位副軍長家中躲避,那位副軍長同情學生,派小車把柴玲送到靠近香港的海邊。但事後由於香港方面走漏了"感謝雲南軍方"的風聲,後來這位副軍長被捕。此事我未經核實,但11軍後來被裁併到14集團軍。
陳北。原27軍64戒嚴部隊軍官,部隊畫家。在執行戒嚴任務時,嘩變,鼓動士兵自動撤離。陳北將戒嚴車私自開到河北某地扔棄後自動脫離部隊,後被通牒。
還有眾所周知的38軍軍長徐勤先。據軍中人士透露的細節是:在鎮壓命令下達後,北京軍區司令員周依冰親自開車到保定,要他帶兵進京。他當場表示:"有沒有軍委主席鄧小平的簽字?"對方答:"有。"徐勤先又問:"有沒有常務副主席楊尚昆的簽字?"對方答:"有。"徐勤先又問:""有沒有第一副主席趙紫陽的簽字?"對方答:"沒有。"徐勤先便道:"手續不全,這兵我不能帶。"後他稱病休息。周依冰指著徐勤先的鼻子說:" 徐勤先,我知道你老婆是法官,你的兩個兒子都在天安門廣場。"徐勤先被捕時只說了一句話:"或者是千古罪人,或者是歷史功臣!"六四事件結束後被判刑。目前無確切消息。
當時,軍中高層也有一些將軍如張愛萍聯名致鄧小平反對戒嚴。張愛萍曾奮筆疾書,在七位老將軍聯名致首都戒嚴部隊指揮部的信中寫道:"軍隊是人民的軍隊,絕不能向人民開槍,絕對不能製造流血事件,為了避免事態進一步發展,軍隊不要進城.....。" 這七位老將軍都是中共五十年代授勛的上將,在當時聯名上書反對解放軍進城鎮壓時,他們都還有所謂的"二線"職務,其中張愛萍、蕭克、宋時輪、楊得志四人同是一九八七年中共十三大產生的中顧委常委;業飛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再道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聚奎時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顧問。
可靠消息來源:國防部長秦基偉也反對戒嚴。當時楊尚昆不原承擔罪名,三次找到秦基偉,要求他來執行命令。秦基偉始終明確表態:"我是國防部長,只管對外,不管對內。"64大屠殺後,秦基偉未能再擔任國防部長,但他於第二年就上書中央,要求糾正對64事件的定性。
公主墳音樂噴泉前,即將撤走的戒嚴部隊與北京市民握手告別
學生將市民送來的食物遞給戒嚴部隊官兵,中間的軍人正揮動「V」字表示感謝。
站在安全島上的警察,右手紙上的字為:「大學生必勝」
警察聲援學生,向周圍的學生市民敬禮
- 關鍵字搜索:
-
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