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復甦的海市蜃樓

在經濟危機爆發時,亞洲製造商削減產量的力度過大,因此為了滿足依然存在的需求,它們將會迅速提升產量。隨著企業重新儲存原材料和零部件等供應品,倉庫將會繁忙起來,亞洲內部的貿易活動也將回暖。按一些指標衡量,復甦的勢頭有可能非常迅猛。Macquarie Research的經濟學家傑拉姆(Richard Jerram)說,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大幅下降之後,日本的工業生產可能很快會以歷史上最快的速度增長。

這類數據給投資者帶來的樂觀情緒可能不會持續多久。在滿足了目前的需求水平之後,亞洲工廠生產的低迷將會限制企業效率,損害公司收益。

同樣,寄希望於中國的增長將刺激亞洲其它地區生產的想法也存在誤區。中國將在幾年內支出5,85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的確推動了進貨的重新活躍,但主要是鐵礦石等商品。

而且,花旗投資研究(Citi Investment Research)的經濟學家Johanna Chua說,相對於中國政府的支出,歐美消費者對亞洲製造商來說更加重要。由於西方的經濟前景依然不明朗,因此投資者目前最現實的期望應該是穩定,而非復甦。

一個積極的跡象應是中國零部件進口量的回升,中國的企業通常將這些零部件組裝為電腦和手機等產品後再出口到歐美國家。目前這點仍令人難以理解。

中國說,主要電子零部件的庫存4月份繼續下降。不過,船隻,而非電子零部件是推動韓國和新加坡近期對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造船是上述兩個經濟體的重要支柱產業,但這些船隻的訂單都是幾年前確定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