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900萬畝麥田遭遇吸漿蟲

河北省小麥吸漿蟲中等偏重程度發生,各麥區均有分布,總面積達900萬畝,嚴重程度高於往年,其中廊坊、唐山為重災區。

據河北青年報4月27日報導,三河市是廊坊地區最早發生小麥吸漿蟲的地方,經過幾年抗蟲,發生面積已由原來的15萬畝縮減為10萬畝,然而依然佔據著廊坊蟲害面積之最的位置。

三河市農業植保站檢疫員王鳳芝說,河北省規定的控制指標是每樣方里的小麥吸漿蟲不得超過2只,這塊麥地超過指標22 倍。"46只"意味著什麼?三河市農業局總農藝師賈永奇分析說:"根據經驗,46只可以在這一樣方土地上孕育出近千隻小麥吸漿蟲幼蟲來‘蠶食鯨吞'小麥。 如果不防治,這一樣方的小麥將會被‘絕殺'無產。"

賈永奇說,幾年來小麥吸漿蟲久治不絕,並蔓延到三河市,是因為該蟲一直在藉助大型聯合收割機流動傳播。

收割機在發生小麥吸漿蟲的麥田搶收小麥時,會將裹在麥粒裡的小麥吸漿蟲捲入艙內,沉入艙底,等下次到其它的麥地時再散入地中。

賈永奇分析說,三河市最早出現的小麥吸漿蟲很可能就是來自外省跨區作業的大型聯合收割機裡。這幫小麥"吸血鬼"憑藉著現代化的農機設備一路上傳播。

據悉,中國的小麥吸漿蟲主要有兩種,即紅吸漿蟲和黃吸漿蟲。小麥紅吸漿蟲主要發生於平原地區的渡河兩岸,而小麥黃吸漿蟲主要發生在高原地區和高山地帶。這些小麥吸漿蟲能夠蟄伏地下15年之久,當幼蟲爬出地面後的3至5天裡迅速羽化為成蟲,之後進行交配,把幼蟲繁殖到麥穗裡,讓幼蟲吸食麥粒營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