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的老照片:看看晚清時期的中國人(組圖)
這晚清時期的照片,出自蘇格蘭著名旅行攝影師約翰·湯姆遜之手。照片裡有滿族的新嫁娘、有上學的書僮、有香港的畫家,也有難得一見的恭親王奕訢......這些150年前實實在在的影像,讓我們毫無障礙地面對面看到當時的中國人,當時的"我們"。
約翰·湯姆遜並不是第一個到中國來的旅行攝影家,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他都堪稱十九世紀描繪中國的攝影師中最為重要的一位。
1868年至1872年,湯姆遜有一次長達四年的中國之行,他從香港出發,遊歷廣東、福建、北京,以及華北地區,然後南下長江,行程近8000公里。此次展出的作品就是他在旅途中拍攝的。
中國著名的影像收藏家仝冰雪先生在談到湯姆遜的作品時說:"西方攝影師早期在中國拍攝的照片,大部分人是抱有一種獵奇的心態,對中國人充滿了敵意和曲解,而當我審視湯姆遜拍攝的中國照片時,我看到的則是更多的中國人的笑臉,看到了更多的放鬆的中國人。"
準備出嫁的滿族新娘
恭親王奕訢
而湯姆遜自己則說,"如果當年偉大的馬可·波羅能用幾張照片來說明他漫遊古老中國的經歷,那麼他的美麗傳說會更加動人。"
約翰·湯姆遜在北京時光很短暫,他在總理衙門拍攝下了幾幅重要的人物肖像,其中包括當時滿清的重要官員成林、寶鋆、文祥、董恂、毛昶煕、瀋桂芬,他還在這裡遇見了當時權頃朝野的恭親王奕訢,之後在恭親王府拍攝下了一幅日後被廣為引征的恭親王的肖像。
這幅肖像是如此地讓人熟悉,很多人在歷史課本上見到過的就是這幅照片。湯姆遜在他的著作中回憶這幅照片:"恭親王親切地與我交談了幾分鐘......他中等身材,體態清瘦;說實話,他的相貌並沒有像其他在場的內閣官員那樣深深地打動我。不過,他的腦袋按照顱相學的說法可以稱得上絕佳。他的目光能明察秋毫,靜坐時臉上常露出一種陰沉而堅定的表情......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能意識到他和他周圍的這些大臣們肩負著支配數百萬人民命運的沈重擔子,或者他們是否能夠心安理得地注視著大清帝國和她的人民的現狀。"
回到英國後,湯姆遜積極地舉辦講座和發表文章向公眾介紹中國的情況,但湯姆遜並沒有把憐憫之心都留在中國,他回到倫敦依然關注當地百姓疾苦,因而贏得"街頭攝影家"的讚譽,他還在1881年被邀請到皇室為英女王伊麗莎白拍攝人像。
20世紀20年代,藥劑師維爾康姆從湯姆遜的繼承人手中購買了這些底版,連同照片一起保存在維爾康姆圖書館中,這是這些照片第一次回到中國。
廈門的一對夫婦
湯姆遜(左一)和清朝士兵
香港畫師在自己的畫室裡
- 關鍵字搜索: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