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外匯體系與經濟危機

國人近期多為經濟危機和相關事物所困,從政府主流到各方民間學人皆在為此做不同角度的解讀,似要引向己所欲求之境。

看過一些文章,感覺其中或是太過專業學術化而無從理解,或是內容空泛繁鎖冗長讓人昏昏,或是少而不全難有窺豹之功,故急需一個"入門"式說明,或可達啟蒙之效。

經過學習和整理,現以個人理解,將相關話題羅列如下,以饗諸人。

錯誤之處,期待指正,殘缺之處,尚續補充。

一、中國約2萬億(也有1.9萬億說,此取概數)外匯的構成。

其中屬於外國投資或流動熱錢的約佔8成,約1.6萬億,屬於中國自己的外貿順差部分約佔2成,約0.4萬億。

其中約1.6萬億,其量看似龐大,但那是全中國外貿流動性所有,為保經貿往來收支之需,決不可隨意亂動。能由中國自己做主的,是剩下的少部分約0.4萬億。

二、為何要持有外匯?

要保證整個外匯體系的現金流,能夠與現有外貿體系的現金流動量需求相吻合,即要滿足經濟運行的現金取存所需。

三、持有外匯要符合"三原則":

即安全性、流通性、增值性。

四、為何要選擇美元為外匯貯備?

符合"三原則"。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具實力和誠信的國家,另還因為有些國家含中國金融系統沒有開放,不允許人民幣本身具備自由流通的功能,其貨幣表現也不具備全流通的資質。

越是發達國家的貨幣流通越是自由,反之則保守,從其中也能看出一個國家的社會形態。

五、為何要選存美國?

各國多以美元為主要支付貨幣,在美元存量過大時,在"三原則"尤其是"安全性"的前提下,只有存入美國。--安全性是不出現大虧為前提,在此基礎上有所增值收益,則更好。

再,以美元、歐元和日元做為經貿支付貨幣,是以貨幣國的政治、經濟實力和國家信用為前提的,美國最強,中國尚有欠缺。同時看出各國包括中國國內市場的不足、無奈和不自信,而不得不遠走美國,另尋存貯地。

六、為何不投資其它而多投美國國債?

符合"三原則",因為美國國債是美國的政府行為,比存貯任何一家銀行都要保險和安全。--中國投資"兩房"股票的失敗,就說明瞭這點。

七、為何美元成為"世界貨幣"?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

隨著世界經濟交流的不斷加深,逐漸形成以美國為龍頭的世界經濟體系,和以美元支付為主要形式的貿易方式。這樣,美國同時也就成為了世界性的"金融銀行",美元也就成了"世界貨幣"。

八、低端"外向型經濟"的如何形成?

"低端外向型經濟"與歐美式的"高端外向型經濟"相反。

美國是世界級強國,在政治、經濟、科技上皆屬"老大",它消費著全世界如中、印、東南亞、拉美等各後發國家所生產的大量低端消費產品,這些國家只能選擇掙取以美元為主的外匯,以爭取與外部世界進行更多的經貿交流,來維持自我經濟不斷增長。

落後國家與先進國家是一個市場鏈上下游廠商與客戶的關係。落後國家付出資源和勞動生產,得到外匯,發展經濟;先進國家付出紙幣,得到產品,進行消費,同時也形成金融泡沬。

九、經濟危機如何產生?

美國因其整體的先進性,無形中一直擔負著引領和消費世界產品、整合世界經濟和金融、保證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的任務。

各產品供應國的低價產品輸入,縱容美國人習慣於廉價消費和超前消費;經濟交往的加深,使美元需求量暴增。貨幣價值一旦超出了實體價值,就是泡沬。

這些各國存在美國的外匯財富,隨著美國金融市場--華爾街的調整變化而波動,財富或增或減。本次降幅過大產生崩盤,影響了所有的客戶國家,即出現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十、為何後發國家普遍內需不足?

如上所述,後發國家要保持經濟增長,因整體落後之故,則只能以資源消耗、代工生產來換取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沒有條件和能力進行過多國內消費,所以就形成發達國家消費,後發國家生產的局面。

這樣,消費市場便主要在發達國家形成,後發國家的內需則成為"內虛",類似於"經濟殖民地"性質,也即前幾年所說的"經濟拉美化"。

中國更應一黨政治之私,使種種政策落實上皆以"黨"為核心,形成比別國更加嚴重的內需空白。

十一、世界經濟具有週期性。

長期形成的經濟泡沬,需要進行自然調整。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前提下,其中任何一節經濟鏈條的斷裂,都會引發整個鏈條的損壞。如本次因為次貸危機,使各相關國蒙受上下游不同的經濟損失,擁有世界級金融交易平臺的美國,也成為了各經濟受損國的攻擊對象。

十一、認清市場行為和政府行為的區別。

美國的華爾街體現更多的是一種市場功能,它使全球有了一個經濟活動的場所,卻不具備政府行政功能。

各國做為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一部分,在華爾街的"金"濤駭浪中賭輸贏,必然與市場本身一榮俱榮一毀俱毀。所以勝則當自喜,敗亦莫自悲,才是王者。同時,各參與國也要承擔各自相應份額的危機責任,而不是做為市場主人的美國一家。

十二、如何區別"危機"稱謂?

本次危機有三個詞語,即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在這些名詞中,往往很難分辨其主次先後併合理應用之。

根據個人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理解,認為它們是一種"次進關係"。即首先出現的是次貸危機,然後擴大為金融危機,再次是全面的經濟危機。這是按照危機的發展和不斷深入所形成的不同極別的危機形式,前者是誘因,中者是過渡也是表現形式,後者是危機的結果,也被稱之為"經濟衰退"。

十三、如何改變美元做為"世界貨幣"的狀況?

中國提出"建立世界性貨幣"的設想,其實是一句不可能實現的空話,因為這意味著最終對現有世界政治格局的一種大改變。

欲達此目標,想想也只有不斷提升各國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各方面的整體實力和水平,達到與美國相抗衡的地步方可。為此,不妨學一學當年成功進行"明治維新"的日本,以臥薪嘗膽,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進行自我改造,奮發圖強,或將有出頭之日。

這種結果由後發國家的時段性宿命所注定,在可預見的短期內似無此大可能,包括中國。

後殖民時代,是以國際規則為前導,以對等交換為外衣而進行的。後發國家因此有所怨言當屬正常,但僅此止步為宜,不可逾越至政治意識和戰爭手段,那樣各方皆得不償失,無益於世界整體進步和發展。
2009.4.8.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荒原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