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美國華裔狀況

新的研究顯示,華人人口佔全美人口百分之一。華裔美國人的人口狀況要比想像的複雜,教育程度和就業取向兩極分化。儘管華人繼續努力克服在美國生存的壓力,部分華人回歸故里趨勢明顯。

最新的統計顯示,截止到2006年,華裔美國人的數量為三百四十九萬七千四百八十四人,佔美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左右。上述最新數字是馬里蘭大學亞裔美國研究計畫(AAST)出版的研究報告提供的,報告名為「華裔美國人的狀況」。

拉里·哈基姆·施納嘎瓦是報告的作者之一,他說:「其中的一個發現是,在美國的華人目前佔美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這個數字真的令人驚嘆。每100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是在美國生活的華人。不僅如此,再過10年,每50個美國人中就會有一個華人。」

施納嘎瓦還說,華裔美國人是亞裔美國人中的主體,每四個亞裔中就有一名中國人。2000年至2006年間,美國的華裔人口增加了28.5%。美國的華裔人口主要來自三個地區,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佔60%,臺灣的佔16%,香港來的約佔9.4%。

這 份研究報告說,在美國的華人狀況,遠比人們想像的複雜。施納嘎瓦說:「在美國的中國人呈現的多樣性非常、非常廣泛,具有很多特點。很多情況下我們對此並沒 有認識,因為我們一向認為, 中國人都一樣,背景相同,來源於世界上同一個地方。按照少數民族的模式來分析,中國人幹得都很好,而且都是新近到達美國的。其實,上述看法並不正確。」

研究報告顯示,華裔美國人的教育程度和職業選擇兩極分化嚴重。獲得高學歷,從事高端管理工作的華裔,同那些連高中文憑都沒有,從事低端藍領工作的華裔人數大體相當,都約佔華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華人藍領工作高度集中在餐館和車衣行業。

不過,來自臺灣的華裔大多從事專業和管理工作,大陸來的華裔則佔華人藍領工作的絕大多數,來自香港的華裔,其所從事的行業技術等級,介於臺灣和中國大陸之間。

馬里蘭大學的最新研究,將華人進入美國的最早時間鎖定在1785年。那一年,三名中國海員乘「帕拉斯號」(PALLAS) 海船,抵達了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不過,研究報告作者,同時也是馬里蘭大學亞裔美國研究計畫負責人的施納嘎瓦說,中國人到達美國的時間可能還要久遠。

施納嘎瓦說:「我要強調的一個多樣性是,在美國的中國人可以追溯10代人,有的中國人早在1700就到達了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加利福尼亞南部一帶。1840年代移居美國的中國人,到現在也已經是第七代和第八代了。」

談 到華裔美國人不斷回流中國,或者亞洲原居住地的現象時,施納嘎瓦博士說,這是一種遺憾的真實現象。他說,回流中國的主要是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新近抵達美國 的中國學生,他們來這裡主要目的就是深造,或者鍍金,回國後將有更好發展;大部分回流的將是華裔老年人,這部分人要麼感到已無望融入美國社會,回國後會有 更好的依靠,要麼認為,為人父母的重任已經完成,該落葉歸根了。不過,其家庭代價可能是沉痛的。

施納嘎瓦說:「我們研究發現,如果這些老 年人回國,他們的家庭將出現割裂,天各一方,父親決定回中國,母親或者姨媽可能想留下,孩子想在美國完成學業,這就是家庭割裂效應,這種效應對華人社區的 影響是深遠的,並且已經成為許多在美國的中國大陸人以及臺灣人家庭的生活寫照。」

美聯社報導,全美國各地華裔為適應在美國的工作和生活,努力同美國的語言歧視現象作鬥爭。面對許多州裁減移民的英語教學預算,他們走上街頭抗議,反對斬斷「融入主流社會的生命線」,要求保障移民的英語培訓資金。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