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長期便秘者易患老年痴呆症

大便排出不暢時,過度用力屏氣的話,會增加腹壓,血壓也同時升高,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出血、中風猝死等。近年來,便秘造成的心腦血管疾病發作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老年人長期便秘是催化老年人智力下降的罪魁禍首,且有80%左右的老年便秘者易患老年痴呆症。
  常年便秘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健康受損,甚至引發致命的嚴重後果。

  老年便秘誘發多種疾病

 

  心腦血管病

  今年69歲的李大爺,原來患有高血壓,平時沒有明顯的病症,只是偶爾會覺得有些頭暈,吃點藥就好了。上個月初開始,李大爺得了便秘,有時如廁半小時都不能解決問題,反覆多次如廁,用大力氣,兩手攥拳使出大勁,沒想到突然覺得頭暈目眩,一頭栽倒在地,家人立即把他送到醫院,結果被診為腦溢血。

  對老年朋友來說,便秘的危害尤其嚴重。大便排出不暢時,過度用力屏氣的話,會增加腹壓,血壓也同時升高,可以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出血、中風猝死等。近年來,便秘造成的心腦血管疾病發作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增加患直腸癌的機會

  凡老太半年前就出現了便秘症狀,老太太怕麻煩,自行服了些通便藥,但效果不好,排便越來越困難。最近,凡老太到醫院檢查,被診斷患上了直腸癌。凡老太感到很吃驚,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便血,僅僅有排便不暢就查出直腸癌了?醫生說:肉眼看不見便血,可能是出血量少,如果化驗大便潛血就會出現陽性,因為惡性腫瘤生長較快,血運送不上,局部就要發炎,組織就要出血壞死,病人大便中就可能有膿血性分泌物,少則化驗大便能查到,如果出血壞死嚴重,肉眼才會發現大便膿血。腫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梗阻症狀,大便變形變細,排出困難。

  據資料表明,嚴重便秘者約10%患有結腸癌。慢性便秘者,結腸、直腸腫瘤的發生率明顯增高,這是因為腸腔中的殘渣、廢物中的有毒物質,使腸腔超常吸收和對腸黏膜和肌層的超常刺激。便秘還可能導致腸腔內壓力增高,引起巨結腸症和巨直腸症。

  引起老年痴呆等精神症狀

  便秘時腸內的有害物質還有可能干擾大腦功能,突出表現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等。長期的便秘會引起老人食慾不振、頭暈、頭痛、乏力、失眠、脾氣焦躁、左下腹壓脹感等。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老人對排便的恐懼心理或精神異常。

  國外一家老年病研究機構研究發現,老年人長期便秘是催化老年人智力下降的罪魁禍首,且有80%左右的老年便秘者易患老年痴呆症。老年便秘患者由於不能正常排除這些有毒物質。久而久之,體內就會大量積累有毒物質。當人們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到一定程度超過肝臟解毒能力時,有毒物質就會隨著血液循環慢慢進入大腦,損害人們的中樞神經系統,成為催化老年智力下降的罪魁禍首。

  老人便秘多為功能性

  老人便秘,除少數由腸道腫瘤堵塞,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神經衰弱等原因引起外,其餘多為功能性便秘。其原因不外是:
  1。腸蠕動緩慢。老年人的腸蠕動頻率降低,腸道中的水分相對減少,糞便乾燥導致大便秘結。
  2。肛腸肌肉過度收縮。肛門周圍肌肉緊張收縮。很難產生便意,使糞便長時間滯留腸道內引起便秘。
  3。精神體質欠佳。精神緊張、心情抑鬱的老年人多數有便秘症狀,這是因為神經調節功能紊亂的緣故。
  4。藥物因素。許多老年人患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而一些抗高血壓藥物都可引起便秘。再如有的老年人患有一種或數種慢性疾病,長期或經常服用安定、抗抑鬱之類的藥物,也會引起便秘。
  5。體內缺水。老年人口渴感覺功能下降。體內缺水時也不感到口渴,這使得老年人腸道中水分減少,導致大便乾燥。
  6。飲食因素。飲食中缺少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缺少粗糧和水果,導致大腸內水分減少和菌群失調,引起便秘。
  7。老年人活動量減少也是便秘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採取不同的預防方法

  (1)養成每日定時大便的習慣。即使無便意,仍要定時去廁所,久之可形成反射性排便習慣,排便時不看書,不聽廣播,精神要集中。
  (2)多吃粗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糧,以增加糞便刺激腸蠕動,還可多吃維生素B類的食物。可促進消化液分泌,維持胃腸道正常蠕動。
  (3)多飲水。便秘時老年人每天需飲水2000∼5000毫升,最好在清晨空腹先飲一大杯水再適當活動,可濕潤胃腸道軟化糞便。
  (4)加強鍛練。增加體力活動或運動,尤其是加強腹部肌肉的鍛練,可以增進血液循環,增強肌張力,刺激腸壁蠕動,加快糞便通過腸道。

  西醫西藥治療:

  選用微生態製劑:這類製劑不僅可以清除體內"垃圾",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使腸道功能恢復正常,保持大便通暢,還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且副作用少。

  可選用緩瀉劑:根據老年人的體質和病情可選用內服緩瀉劑。患老年高血壓、心衰的便秘患者,可選用緩瀉劑液狀石蠟,但不宜長期服用。老年糖尿病伴便秘的患者可選用胃動力藥。但該藥禁止與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紅黴素、克拉黴素等藥同服,以免發生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