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壁畫奇觀(組圖)
山西古代壁畫不論是存量還是延續年代,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而且有著眾多的稀世珍品。山西古代壁畫以寺觀壁畫為主,寺觀壁畫大多是土坯泥牆上彩繪的壁畫。比如永樂宮的元代壁畫,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的唐代壁畫,岩山寺的金代青綠山水壁畫,廣勝寺的戲劇壁畫,永安寺的水陸道場壁畫等,都是舉世罕見的。
永樂宮元代壁畫
來到山西,一定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位於運城市芮城縣境內的永樂宮,修建於元代,是典型的道教宮殿式建築群,其宮殿內部現存元代壁畫1005.28平方米,藝術價值都非常高。
如宮內三清殿的西、北、東三壁上,就繪滿了4公尺多高的神仙群像,三壁的畫面連成一氣,表現的是同一個時空。這幅題為《朝元圖》的大型壁畫,描繪的是群仙朝謁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龍、白虎兩神為前導,南極長壽仙翁和西王母等八個主神的四周,簇擁了雷公、電母、各方星宿神及龍、蛇、猴等多位神君,還有武將、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圖近300個神仙朝著同一個方向行進,形成了一道朝聖的洪流,氣氛神聖、莊嚴。
此外,雖然壁畫中的神像高度、朝向大致一樣,但畫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顏色、衣著和神態來表達不同神仙的身份、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較肅穆;武將則全身披甲,鬢髮飛揚;玉女則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對話,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顧盼,形象各具特色。每個神像雖只是寥寥幾筆,但都栩栩如生。其畫法不但承繼了唐、宋以後盛行的吳道子"吳帶當風"的傳統,而且準確的表現了衣紋轉折及肢體運動的關係,難度極高。
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唐代壁畫
位於五臺山縣城東北32千米的佛光山山腰的佛光寺,建於北魏時期。據史料記載,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間(471-499年)曾路過這裡,看到一團佛光,於是下令修建寺院,名為"佛光寺"。到了唐代,武宗皇帝大滅佛教,佛光寺被毀為一片廢墟。現存的東大殿,是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重建的。
東大殿內的佛壇上,有唐代彩塑35尊。釋迦牟尼佛端坐於佛壇正中,阿彌陀佛居右,彌勒佛居左,左右是普賢,文殊二位菩薩。圍繞著佛壇的殿內牆壁前,排列著五百羅漢,為明代塑造,是身材差不多大小的"小品"。佛座背面是一幅唐代壁畫,此畫長80厘米,高30厘米,上畫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故事,中間站著一個頭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它是國內僅存的唐朝寺觀壁畫,雖然年代久遠,畫面殘損,但畫藝精湛,保存良好,堪稱中國古代寺觀壁畫的上品。
此外,還有一幅繪於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的壁畫,也頗具特色。畫上有七個圓光,每個圓光中有10尊佛像,圓光下的方框內還寫著各尊佛的名號。
其它壁畫
五臺山岩山寺的金代青綠山水壁畫,其人物形態、風情民俗、亭臺樓閣被專家稱為畫在牆上的"清明上河圖",其內容成為史學界、建築界的經典引注。
位於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的廣勝寺下寺西側的水神廟的牆壁上,繪滿了元代壁畫,將近二百平方米,是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的作品。壁畫內容豐富多彩,東西兩壁有求雨圖和降雨圖,神話故事等。除此還有幾幅很富有風土民情的賣魚圖、司食圖、司寶圖、打球圖、下棋圖等,畫面上還有園林、村舍、街市以及各種人物、民俗,猶如元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尤其是在南壁東側,有一幅反映元人戲曲的畫十分珍貴和有名,它是目前中國發現唯一的大型元代戲劇壁畫,在戲劇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被人們譽為廣勝寺的三絕之一。
畫面是一個戲班集體亮相的場面,正中是班主"忠都秀",這是由畫幅上部橫標"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知曉的。十一個人物中,生旦淨末醜,都勾畫了臉譜,有的還挂了鬍鬚,有的手持笏板、刀、宮扇等道具,有三種樂器演奏,擊鼓、吹笛、拍板同登前臺。這幅畫反映了中國元代雜劇盛行時期的真實情景,是研究中國戲劇史的寶貴資料。
位於水觀鎮東北5公里群山環抱的黃泥崗上的永安寺,擁有中國現存儒、佛、道三教同壁神職最全的唯一畫作。正殿內四壁佈滿巨幅工筆重彩壁畫,後壁為十明王,屬元代風格,巨壯詭怪,筆力蒼勁。東西兩壁為宏大的水陸道場畫。這些壁畫歷經元、明、清三代,各朝均有遺墨,是極珍貴的古代繪畫作品。
由此可見,山西古代壁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關鍵字搜索:
-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