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越邊境戰爭三十週年中國免談論

 2009-02-18 22: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越共宣傳部大樓

這個星期是中越邊境之戰30週年。對於這場傷亡數萬兩國將士的戰爭,中國官方沒有什麼報導。香港明報評論說,中越心結不比中日少。但兩位北京學者認為,這種類比不夠科學。

*雙方傷亡慘重*

79年2月,中國和越南在廣西邊境地區打了一場戰爭,雙方傷亡慘重。中國一個月後宣布撤軍,但邊境的戰火一直持續燃燒了5、6年。一場戰爭下來,中國和越南雙方傷亡都有數萬人。

明報星期三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鄧小平當年執意要打這一仗,一是為了挽救紅色高棉政權,二是為了和美國搞好關係。中美79年元旦建交,鄧小平月底訪美,2月上旬回國後,下旬解放軍就開始"教訓"越南。

1989年春夏期間天安門廣場上廣為傳唱的"血染的風采"就是當年為了打越南而由軍隊歌手董文華演唱的歌曲。同樣性質的歌曲還有軍隊歌手李雙江唱的"再見吧,媽媽"。同類文學影視作品有軍隊作家李存葆寫的"高山下的花環"。

越南開出租摩托者

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從星期二開始,連續3天刊登報導,回顧這場戰爭,審視中越的現狀和明天。
明報刊登孫嘉業的文章說,今天的中越關係,已經被定位為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好同志的關係。同過去的"同志加兄弟"定位相比,少了意識形態的熱情,多了實用的互惠內容。

不過,記者到越南採訪也觀察到,越南在發展期間,非常重視本身的資源和發展潛力。他們在南海領土問題上,同中國分歧相當大,主要原因就是那裡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中國在文革期間的74年,出動海軍同當時的南越海軍打了一場海戰;75年,越共統一越南後,繼續不斷對南海諸島及其海域提出領土要求,中國在88年春天,同越南再度爆發海戰。

孫嘉業說,"看看中越邊境兩邊如林的墓碑,看看兩國充滿爭端的南海地圖,就明白中越之間的歷史心結並不比中日之間少"。

老作家于浩成

*中越心結不能與中日心結相比*

不過,北京的80多高齡的老作家于浩成說,中越心結不比中日之間少的說法,不能說服人。他說,現在許多中國人已經開始反思,認為當時鄧小平拍板打越南是多此一舉:"說中國人對越南人比對日本人更有心結,恐怕不是這樣的情況。對日本人,是深仇大恨。打了8年戰爭,它幾乎中國滅亡掉。到現在為止,對日本人還是如此。"

中國社科院學者徐有漁說,中國和日本的問題,比同越南的問題要深得多:"中國和越南之間也發生過戰爭。戰爭引起的傷痛,單純做數量之比,這是很難比的東西。我們只能分析在性質上有什麼問題或後果,中國社科院學者徐有漁而不能說哪一個比哪一個的強度要深。至少,這兩件事情,相提並論有點不倫不類。"

南華早報星期三發表中越戰爭30週年系列報導第二篇的題目是"時間太久了,沒人提它了!"(此話出自參加過中越邊境之戰的中國老兵張慶強(音譯)之口)副標題是,79年入侵越南時埋下的地雷還在。邊境雙方的政府,一直在組織人力,試圖全面清除長埋地下的大批地雷。

報導說,30年過去了,如今,貿易替代了征戰,戰場已變成熱鬧的市場。張慶祥90年轉業,來到廣西和越南邊界地帶憑祥經營水果生意。他告訴記者,去年他經手的水果,有120噸。他說,忘掉戰爭很好,大家要一門心思抓經濟,搞合作。報導說,張慶祥就是中國人鑄劍為犁的典型例子。



来源:VO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