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美國大兵李小兵(圖)

當兵是新移民比較熱衷的取得身份的一個捷徑,尤其是新聞中宣布說,現在沒有美國綠卡的新移民也可以做「美國大兵」了,而且在幾個月內就可以取得身份。 鑒於此, 我們選登一篇博文, 讓大家對華裔當兵有個參照。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我偶然地認識了一個講中文的美國大兵,他的中文名字叫李小兵,是我的同胞來自中國大陸瀋陽。

李小兵18歲時隨父母移民來美國,那時他在國內剛念完高中。他的考試成績不差,考個一般的大學應該沒有問題。可是他的父母不願意他遠離親人一個人留在國內,於是在全家的動員下,他極不情願地離開同學朋友和自己熟悉的家鄉硬著頭皮來到了美國。他的英文在中國讀書時還算可以,可來到這裡要直接考入美國的大學就很困難。再加上新移民經濟壓力大,所以他決定先找份工作幫助父母立住腳跟再說。李小兵同學"打"過餐館送過"外賣",還在衣廠打過雜工。他說他不怕吃苦,但把一輩子最好的前程押在做"炒鍋"(大廚師)的位置上,他說他太不甘心還不如不來美國。

後來他偶然看到了美國的徵兵廣告,想想進不了學校進軍隊吧,反正都是過集體生活磨練意志學習知識的好地方。李小兵同學是共青團員,從小熱愛解放軍,有當兵情結,但從來沒有想到過要當美國兵。

在和家人分析了多項出路之後,父母不得不同意他的選擇,於是他便和軍隊簽約四年當上了美國大兵。他們唯一擔心的就是怕真的遭遇戰爭去冒槍林彈雨的危險,不能為祖國捐軀反而"客死它鄉"死了都不知道魂歸何處。我開玩笑地問他你不怕派你去中國打仗嗎?!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我說,他當美國兵的前提是認準了"在他當兵期間,美國肯定不會和中國打仗!"

我見到李小兵時,他已經不是一個小兵而是一個老兵了。他2003年初入伍後被安排在夏威夷學習律師課程。後來伊拉克戰爭開始,他在第一波激戰後被派赴伊拉克。臨行前還寫下遺書放在一個特定的盒子裡,大有"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愴氣概。只是他的父母后悔不迭連呼:"咋就真攤上打仗了呢!?"

這是他第一次去伊拉克,在那裡一待就是14個月。之後回來休整了幾個月,他沒有細講他在伊拉克干了什麼,大概是軍事秘密吧。到了2006年伊拉克戰局基本平穩下來後,他又再次被派往伊拉克待了兩年半。他說他這次主要是去搞"管理工作":負責在伊拉克北部的一個地區"發放持槍證和工作卡"。他說在那裡工作很辛苦,每天要干16至18個小時。李小兵同學連比帶劃地說起他每天早晚在上下班的路上,為了避免被炮火子彈擊中,不得不左手握方向盤,右手提槍,在佈滿彈坑崎嶇的路上把車開得飛快,人簸得老高,屁股被簸得生痛。他說"要是拍下來一定很精彩,和電影裡的鏡頭一模一樣!"可是當時的他看起來很勇敢,其實心中卻非常地害怕。他嘆了口氣對我說他的同學們在聽說了他去伊拉克打仗如何九死一生的故事後,居然很羨慕他。他說他的同學都大學畢業了,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來到美國會有今天的這些經歷。

李小兵同學很同情和憐憫伊拉克人民,說他們太窮了,他在國內都沒見過那樣的窮法。他在執行發放"戰爭賠付款項(?)"的工作期間,接觸到的都是愁眉苦臉哭哭啼啼的傷殘人,弄得心情很沮喪,如果心中沒有上帝的愛,他幾乎都達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不過他又開心地介紹說美國軍隊裡有兩百多個(種)職位,能做各種各樣的工作。從工程師到醫生、從律師到教師、從建築師到園藝師......幾乎行行都有人材,可以幫助伊拉克全面建立起新的秩序和國家體系。以現在伊拉克的醫院和學校為例,就完全要依賴美軍的支持。我問他"這樣說來你參加的是一場正義的戰爭啦!"他說他剛開始去時,只認為"軍人必須服從命令","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所以他就"糊里糊塗"地去了。在伊拉克有了幾年的經歷之後,他認為"美國(政府)是去幫助伊拉克人民的"。我笑他"你被洗腦了!"他聳聳肩沒有正面回答我。

我說據媒體發言說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利益,也就是為了石油資源而戰。李小兵同學說更深層次的原因留給政治家去發言吧,他們接到的命令是"軍隊絕對不可以碰石油"!他認為他們更多的工作是去幫助伊拉克重建法律體系,重建公共服務體系(學校和醫院)甚至教堂。美國軍隊有隨軍的牧師,李小兵同學是基督教徒,但軍隊規定了不准和當地居民談信仰問題,但也不排斥當地居民進教會。我揶揄他說"那你覺得你是和平使者哪!?"他又再一次聳聳肩用英文對我說了一句 "MAYBE!"

我去年見到李小兵同學時,他的四年兵哥哥的合同已經到期,經過軍隊的磨煉英語已經全面過關。他不會再去伊拉克打仗了,他將拿著政府資助給退伍軍人(?)的津貼繼續念完他的律師課程,達到他預定的目標--作一個律師。

李小兵同學通過當兵的途徑,走了一條和老移民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經過戰爭了的洗禮,他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他說他要當律師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也包括像他這樣的新移民。

一年過去了,我沒有再聽到他的消息,我相信李小兵同學正行走在通向他理想的道路上,祝他成功!他一定會成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