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為何多稱「陰」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前人用來提醒和督促人們珍惜時光、抓緊學習的詩句。那麼為什麼把時間稱作"光陰"呢?

原來,古時候人們用"晷"來測量時間,晷是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一種儀器。在圓形石板上刻上表明時間的度數,圓中心立一小棍,由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陰影由長而短,由短而長,由此知道時間的變化。"光陰"於是成了時間的代稱。

又由於古代的刻度是用寸量的,人們就用"寸陰"表示時間極為短暫。《淮南子.原道訓》:"夫日回而月圓,時不與人游,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這是古人最早以"寸陰"言時間寶貴的名言警語。後人遂有"尺璧寸陰"的形容。

《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人,當惜分陰。"在這裡陶侃提出了時間更短的"分陰",後人又藉此生了比"分陰"更短的"秒陰",有《惜陰詩》為證:"古人惜寸陰,貴於惜黃金。光陰難再買,黃金失可尋。大禹惜寸陰,陶侃惜分陰。吾輩方少年,更應惜秒陰。"

在浩如翰海的詩歌中,有很多是以"惜陰"為題材的。如杜荀鶴《題弟侄書堂》:"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朱熹《偶成詩》:"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陶淵明《雜詩》:"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紅樓夢》第三十八回:"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朱敦儒《水調歌頭》:"白日去如箭,達者惜分陰"。可見歷來人們對於時間都是十分珍惜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