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結婚需要哪些流程?(組圖)

 
清宮迎親圖

在古代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住在紫禁城中的明清皇帝,既不需要金榜題名,也不會流落異鄉。但是,他們也得經歷人生中的「洞房花燭夜」,普通老百姓結婚儀式圖的是喜慶,那麼主宰天下的皇帝,結婚需要走哪些流程呢?

早在周代,《禮記》就確定了從議婚、到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

納採,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測算男女雙方結合是否合適。

納吉,男方家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

納徵,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

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止外戚干政,為後世子孫立下一個規矩:從十三至十六歲未婚少女中,選秀作為妃子和皇后。登基前已經娶妻的皇帝,登基後不再補辦婚禮,只舉行冊立皇后的大典。登基時還沒結婚則需要舉行大婚,並冊立皇后和妃子。

但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卻沒有遵守朱元璋定下的的規矩,太皇太后張氏經過慎重考慮後,決然拍板:以工部尚書「錢允明」的長女為皇后,禮部和翰林院官員只得贊同。

隨後,翰林院負責起草文件,禮部負責制冊造寶,並會同司禮監、內府等部門,備辦各種用品,欽天監開始測算良辰吉日,以便「執六禮」。

到了納採、問名這一天,「朱祁鎮」盛裝打扮,在乾清宮正殿隆重登場!宣制官手捧詔書,站在東側丹陛上,高聲宣詔,任命正、副二天使,去錢尚書家納採,問名。樂曲聲中,兩位天使手捧奉節、奉詔在儀仗隊和鼓樂隊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奔向錢府。

此時,錢府所有人員早已等在大門口了,他們接受禮品後,將寫著女兒姓名、簡歷、生辰八字等項內容的「表」呈交天使,並設宴招待天使。天使率隊回紫禁城後,將「節」和「表」,交給司禮監太監,就算圓滿完成了任務。司禮監太監持節、表,到乾清宮復「皇命」。

朱祁鎮向王公大臣「詔告」納採、問名情況。

到了行納吉、納徵禮的時候,皇宮中仍要舉行相應的儀式,派天使持節帶著禮物和有關文件,前往錢尚書家。

皇帝的封賞,不僅錢小姐和錢尚書及其全家人有,甚至連家丁、奴僕,也人人有份兒。經過納吉和納徵,這門親事最終敲定,皇帝即使在入洞房前有個三長兩短,皇后也只能打碎了牙咽肚子裡。在民間,婚期一到婚禮照樣舉行。新娘子與未婚小姑子,或與一隻大公雞拜天地;之後,要麼獨守空房,要麼與一個木製假人共寢。

前邊五禮後,重頭戲是親迎。尋常百姓一般是新郎帶著迎親隊伍,去岳父家中接新娘。到了皇帝身上,由於地位至尊,於是改成派一個有兒有女的大臣,做代表去迎親。

皇宮中早已張燈結綵,各主要宮殿都備足了鞭炮、紅色燙金雙喜字兒大蠟燭。御路上都鋪了紅氈子。

儀仗隊、鼓樂隊在迎親隊伍前,迎親使者居中,後面跟著迎親官員、太監、侍衛,出午門,會同皇后儀仗,抬上大批的禮品,直奔錢府。錢尚書率全家老少,在大門口跪接迎親隊伍。迎親使者高聲宣詔。

錢小姐著皇后禮服,戴鳳冠霞帔,跪受金冊、金寶,吉時到後,一行人吹吹打打回到紫禁城,皇后被送到坤寧宮去拜天地,行大禮。皇帝大婚正式完成。


到了清代,坤寧宮不再是皇后寢宮,只在東暖閣入洞房。大婚禮儀與明代大同小異。

《清史稿》說:同治皇帝載淳大婚,【納採、大征、發冊、奉迎,悉遵成式】。光緒皇帝載湉大婚的程序為:【納採禮,大征禮,冊立禮,奉迎禮,合巹禮,慶賀禮,賜宴。】

在這些儀式中,最為隆重的是「冊立禮」和「奉迎禮」。

清代冊立皇后這一天,舉國上下都要穿上節慶盛服,張燈結綵。宮中御道上都要鋪設紅毯,門神、對聯煥然一新;午門內各宮門、殿門都要紅燈高挂;太和門、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都要懸掛雙喜字彩綢。

冊立禮前一天,皇帝派遣官員分別祭告天、地、宗廟。

到了冊立禮當天,太和殿內設節案、冊案、寶案,殿外陳設皇帝法駕鹵薄。皇帝先赴慈寧宮向太后行禮,再到太和殿閱視冊、寶,然後升座。正、副使持節帶著迎親隊伍前往皇后府邸。這也與明朝時的儀式基本相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