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12汶川大地震的爆炸性消息(圖)
——中美科學家如是說 引發政治地震? 災害影響將持續10年

 

汶川地震中罹難的孩子

一些美中科學家認為,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可能是建立在地質斷裂帶上的紫坪鋪水庫引發的。有專家分析,如果這一結論得到證實,其政治影響將極具破壞性。

*西博:水重能使地震提前*

去年的汶川大地震造成8萬人死亡或失蹤,是中國近年來的最大自然災害。美國紐約時報星期五援引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實驗室研究汶川地震的科學家的話說,建立在一個眾所周知的地質斷裂帶上、離震中只有5.5公里、蓄水3億2千萬噸的紫坪鋪水庫有可能誘發了汶川地震。

紐約時報援引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資深科學家里昂納多·西博的話說,如果發生地震的條件已經存在,那麼如此之巨量的蓄水就會加速地震的發生。

他 說,眾所周知的案例是印度偏遠地區的可伊納水壩1967年引發了震級為裡氏6.5級的地震,造成180人死亡。西博說,雖然汶川地震和紫坪鋪水壩之間的關 系還沒有得出結論,但是儲水的重量可以提前誘發地震幾百年。他說,儘管這場地震遲早會發生,但是汶川地震災民都會認為,早發生與晚發生是不一樣的。

*楊勇:很多學者認為和水庫有關*

中 國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地質生態學家楊勇在汶川地震後曾經立即率隊考察龍門山斷裂帶的情況。他剛剛完成了一篇有關汶川地震與紫坪鋪水庫關 系的論文。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根據他們考察的情況,以及國際間發表的有關水庫誘發地震的科研論文來看,國內外科學家基本取得共識,紫坪鋪水庫誘發 了汶川地震。

"從現在看來,有很多地質學家和地震學家都認為和這個水庫有關係。自從根據紫坪鋪電站2005年蓄水以來從地震臺站監測到的一 些數據來看,在這個期間是有一些異常現象。再加上5-12地震期間,正好是紫坪鋪水庫的放水期間。由於水庫水體的變化,可能激發了龍門山中央斷裂帶的應 力,造成它的應力釋放。"

這位地質學家說,水庫誘發地震一般分為兩類,第一是水庫的水體滲透到地質構造帶和岩層後的儲存條件,第二是誘震的地質構造條件。

他解釋說,紫坪鋪水庫建立在地質條件極為複雜的龍門山中央斷裂帶上,這條斷裂帶有斷裂、折皺、錯動、破裂等變化。楊勇認為,水庫的建立破壞了岩體內應力的均衡狀態,改變了地下水動力條件和庫岸岩體的動力平衡,從而成為誘發地震的因素。

*水庫之大*

橫跨岷江的紫坪鋪水壩有50多層樓高,可儲水11億立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水利樞紐之一。中國官員說,這座耗資7.5億美元的水壩可發電76萬千瓦,有利於控制洪水,灌溉農田,為成都的居民和工業提供用水。

但是在2001年大壩破土動工的時候,一位名叫李有才的專家表示擔心政府完全忽視了建立水壩導致地震的風險。但是政府有關部門駁回了他的說法,並准許紫坪鋪水庫2004年開始蓄水。

*引發政治地震?*

紐 約時報認為,任何認為是政府的一項水利項目造成了這場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說法,都有可能掀起一場政治的軒然大波。去年中國在討論政府職責問題。 數千名學生在地震中死亡,悲痛欲絕的家長已經把地震變成一個政治議題,他們指責說是無能腐敗的政府官員批准的豆腐渣校舍工程造成了他們孩子的無謂死亡。

紐約時報援引美國智囊機構布魯金斯研究所中國問題研究項目主任李成的話說,"不論是什麼災難,只要是跟政府有牽連,其破壞性影響就非常之大,並且在政治上也極為敏感。"

生態地質學家楊勇說,到目前為止地震預測預報是一個世界性的尚未攻破的難題,水庫誘發地震的動力機制、水文機制、岩石應變機制等問題都還存在較大爭議。不過楊勇認為,汶川地震給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可以今後避免發生重大災難的研究機遇。

"通過這次汶川地震的研究,特別是如果把水庫、電站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觀測的話,可能會有一些重大突破,那對我們今後的水電開發,以及對現在的水利建設將具有歷史里程碑式的意義。" 美國之音

汶川地震引發地質災害影響將持續10年

中央社臺北12日電)2008年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中國大陸慘重損害,專家認為,汶川地震引發地質災害影響將持續10年左右。

"天府早報"引述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宋光齊在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專題會議的話表示,汶川特大地震使地震災區地質環境條件急劇惡化,根據國內外的以往經驗,特大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所產生的影響將持續10年左右。

宋光齊認為,特大地震發生及其影響嚴重的區域,地質環境條件原本就十分惡劣、脆弱,震後地質災害隱患使其雪上加霜。

他分析,強烈地震還使極重災區的山體普遍受到破壞,一些山體開裂的裂縫延伸長達數百米,大量崩塌、滑坡積累數10億立方米的鬆散堆積物。

宋光齊認為,汶川特大地震引發的地質災害隱患,在短期內難以消除,產生的影響將持續10年左右。特別是最近3年到5年,泥石流將成為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主要災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