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麥欠收 三億農民生活無著

中國小麥九大主產省分出現五十九年最大旱災,最大衝擊並非糧食庫存安全抑或糧價上漲問題,而是今年度受災農民的所得收入銳減,誠如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河南保母所言:「冬麥長不出來,一年的收入就這麽沒了,可憐啊!」

種麥一年能賺多少是個簡單數學題,以河南農業部門的測算為例,每畝麥田單產四四三公斤,去年每市斤(五百公克)收購價七角七分人民幣(以下同),每畝收入六八二元,而包含種子丶化肥丶農藥等成本合計約三○三元,等於辛苦一年每畝只賺得三七九元。再以今年官方提高約一五%收購價算,每畝純收益約四三五元。

倘若一家四口人種十畝地,一年種麥純收入共四三五○元(合約二萬元台幣),但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一月表示,○八年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四七六一元,人均收入差距高達三千多元,關鍵在於「工資性收入」,以○七年河南農民為例,外出(長期或短期)務工收入佔人均年收入高達四成。

從家庭收入看,種麥屬於「保命田」,是一年基本最低收入與口糧來源,外出務工是農閑的經濟收入補充,現旱災恐導致麥田無法採收,還需倒貼種子丶肥料等成本,金融海嘯又縮減務工的就業機會,內外交逼讓年收入遽減至少七成,將讓農民更縮衣緊食丶更不敢消費,直接導致農村內需無法拉動。產麥九省至少三億農民,旱災既是天災,也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