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全球財政刺激計畫

每年在達沃斯,對於全球經濟的樂觀程度幾乎總是對當前形勢的完美反映,而同時也是對未來的蹩腳預測。2007年,希望主宰了一切;而去年,通脹擔憂則顯而易見。

因此,今年樂觀人士或許要從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流行風尚中尋求安慰--與會者用越來越令人絕望的預測,令上一位發言者黯然失色。但那些希望在一片悲觀中尋求鼓舞的人們應花一點時間,回想一下達沃斯近來一個無疑已應驗的預言。2006年1月,面對指責美國的人們,時任美國財政部主管國際事務副部長的蒂姆•亞當斯(Tim Adams)堅持為美國辯護。

3年前,他曾表示:"所有人都在抱怨美國的消費,然後推行其依賴美國消費的經濟戰略--這種情況不可能存在。"他當時預計,如果美國停止過度消費,國家收入會驟降6%,這將使美國和全球其它地區都陷入嚴重的蕭條。如今,在全球工業產出及貿易下滑之際,這正是世界各國和達沃斯常客們所思考的問題。

論壇組織者試圖將重點放在為當前困局設計解決方案上,但許多與會者擔心,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國際勞工組織(ILO)週三發布的報告證實了全球經濟面臨的困境,政策制定者們仍可能採取"以鄰為壑"的政策。

匯豐銀行(HSBC)首席經濟學家簡世勛(Stephen King)表示:"我對於金融民族主義的抬頭已深表憂慮,各國試圖阻止跨境放貸,從而保護本國的信貸額度。"

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長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向美國新政府發難,批評了新任財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的言論--蓋特納稱中國為匯率操縱者,即使在中國出口不斷下滑的情況下,仍敦促人民幣升值。羅奇表示:"他給中國人的建議十分糟糕,但這個例子充分說明瞭保護主義威脅到底有多麼真切。"

儘管在論壇首日,人們對於出現更糟糕情況的擔憂顯而易見,但出席達沃斯論壇及英國《金融時報》聯繫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要減緩衰退,需要施行大規模的全球財政刺激計畫,並輔以拯救金融體系的行動,儘管此類政策會導致政府借債水平的大幅上升。

如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首席經濟學家傑拉德•萊昂斯(Gerard Lyons)所言:"如果民眾和企業都不再消費,那麼政府必須有所行動。"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教授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大聲疾呼施行更為積極的刺激措施。他表示:"信心正隨著全球經濟一道崩潰,而財政刺激措施出臺得不夠迅速。"

日本前高級官員、東京大學教授伊籐隆敏(Takatoshi Ito)表示,各國"必須採取強有力的財政政策措施",但各國政府應選擇最適合本國情況的政策。但儘管支持採取財政行動,但經濟學家並不認為此類措施或為破產銀行提供支持可能為經濟問題提供萬能藥,他們表示,這些問題必須綜合加以解決。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肯•羅格夫(Ken Rogoff)表示:"如果沒有同時重整金融領域,財政刺激計畫最終會被證明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補充道:"除非(並且直到)我們對金融領域進行改革,按照新金融體系最佳運作的要求在監管方面做出改變,否則(經濟)活動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改善。"

在美國,圍繞基礎設施支出或減稅是否最為有效,人們存在著爭議。但在瑞士,這種爭論看上去是個次要問題,其中大多數爭論結果,都是支持歐巴馬政府兩項舉措同時採用的概括性策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