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凡間的仙樂-二胡(圖)
根據史料的記載分析,唐代出現在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奚部落中的"奚琴",可能是現在胡琴類樂器的前身。宋朝陳陽《樂書》(公元1101年)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出於弦□而形亦類焉。奚部所好之樂也。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至今民間用焉。""奚琴"又名"嵇琴",這個樂器自唐宋以來在文獻中屢有記載。例如: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宴榮山人池亭》,就寫有:"竹引嵇琴人,花邀戴客過。"的詩句。"嵇琴"在當時並不是用弓拉奏,而是以竹片摩擦琴弦為演奏方式。《元史.禮樂志》描述其形制:"胡琴猶如火不思,卷頸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馬可.波羅行記》中亦講到1278年蒙古軍隊排好隊伍等待打仗時,兵士們唱歌並奏二弦琴;甘肅榆林石窟第十窟中的元代壁畫中,有一伎樂天持奏拉弦樂器,這個樂器卷頸,二弦,以弓奏之,與今天的二胡形制已很相近了。明清以後,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隨著各種地方戲曲的發展,胡琴亦成為民間戲曲及曲藝音樂的伴奏和江南絲竹等器樂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二胡是現代的名稱,過去民間多稱它為胡琴或南胡,後來依其地區的差異而發展出許多不同類型的胡琴類樂器,如:板胡、京胡、椰胡、四胡、墜胡、嗡子以及胡胡等。
- 關鍵字搜索:
-
落入
來源: 正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1A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