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策略生變 外資股東成群撤離中國上市公司
近日,外資股東撤離事件此起彼伏。蘇格蘭皇家銀行拋售中國大陸銀行股份,英國瑞爾以1元(人民幣,下同)價格把風電項目股權甩賣給天奇股份,美國銀行減持了56億股建設銀行H股,瑞銀集團亦將所持的中國銀行34億H股全部出售,高盛也在減持西部礦業,並已使高盛對西部礦業的持股降到了5%以下......而減持上市公司股票、退出合作項目、終止上市公司重組,是外資股東撤離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手段。2008年11月,英國BP宣布撤回在亞洲風電業務的投資,導致金風科技子公司北京天潤與BP共同開發內蒙古達茂旗風電項目的合作終止。與此同時,日本株式會社原弘產宣布撤出湘電股份控股的湘電風能公司27%股權。12月,航空動力控股子公司西安維德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的外方股東德國諾德巴克--杜爾公司決定撤退,將其持有的全部維德公司的股權(40%)轉讓給西航集團所屬的西安西航集團航空航太地面設備有限公司。
在上市公司重組方面,中外合作也不是一帆風順。2008年11月,四川省樂山市福華通達農藥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終止對ST東源的重大資產重組。香港軟銀賽富和澳洲紐發姆公司佔四川福華註冊資本的23%。之中,香港軟銀賽富相當於仲介機構,背後是美國風險投資。
作為一種最常見的形式,外資還通過減持上市公司股票撤離A股市場。2008年12月,QFII雲集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共完成268筆賣單,成交金額高達59.66億元,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平安等權重股均為賣出對象。據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摩根大通在2009年1月份的頭兩個交易日中,分別減持了中國石化、中國鋁業和招商銀行三隻中資股的港股股份,總共涉資達8.75億港元。
對於外資撤離在中國的合作項目,有關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情況都與國際金融危機有關,國際及中國境內經濟形勢變化及其對實體經濟影響尚不明朗,導致外資公司資金緊張,策略發生變化。除此之外,由於中國一系列投資環境變化、合資公司內部磨合不順、外資存在獨資經營"野心"的情況,也導致外資逐漸出現中止合作的想法。而對於重組上市公司,則與重組方面對擬注入資產的估值、業績承諾等有關。這也幾乎是所有重組活動所面臨的問題。但由於外資對中國環境更為陌生,致使他們的重組之旅更加坎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