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明專欄】 人生感悟:忠言逆耳而利於行

最近偶然翻閱了一本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書,書名是《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這本書以韻文的形式排列,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記誦。書中的內容十分廣泛, 涉及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立志勤學等許多方面。書中有一些精闢的格言名句,是古代中國人處世經驗、智慧和原則的總結,其中許多格言名句至今仍廣為流傳。在歷經了人生的滄桑之後,讓我感慨無量的名句就是其中的一句"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一句經過廣泛流傳於世間、警世喻人的格言。在孔子門人所撰的《孔子家語•六本》中也有記載,孔聖人也曾說過"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如果用白話文解釋一下,意思就是好藥雖然味苦,但是對患者的病有好處;忠誠的勸告與尖銳的批評雖然聽起來讓人不舒服,但是有利於聽的人改正他們的錯誤行為。這句名言的道理淺顯易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大都喜歡聽吉利話、奉承話、客套話, 而不喜歡聽刺耳話、忠告話、勸誡話。唐代的魏徵說過"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以前中國的老人們也常說"聽人勸吃飽飯",讀史明鑒,古人的經驗和教訓給人啟示、發人 深省,令人覺悟。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舞台上,演繹了一幕幕由於不納忠言而慘遭失敗的悲劇。商紂王不聽比干勸告,沈迷酒色,導致國破家亡;隋煬帝對忠言不納,僅十幾年就把隋朝弄得天怒人怨,最後民變四起,自己被殺,隋朝也瞬間滅亡;蔡桓公諱疾忌醫,不聽神醫扁鵲的勸告,當病入膏肓時,只有一死;曹操懷疑要給他開顱拿瘤子的華佗害他,把華佗關在監獄裡,當他再犯病時,華佗已經死了。這些歷史故事都說明,統治者狂妄自大、不聽忠言的結果是國破身亡;個人疑心過重、不納良言的結果是命喪黃泉。狹隘的心胸無法窺見仁者之善良、智者之遠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結果是走向毀滅。
    
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和外國的華人社會中,不聽忠言、藐視勸善、疑心過重的人也大有人在。例如當有人接到關於"中共在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中靠謊言欺騙、以暴力統治,導致中國百姓非正常死亡八千萬。多行不義必自斃,中共即將滅亡,請三退自救。"的資料後,不經過閱讀和思考,就破口大罵;有人聽到當面講真相勸三退後,不是傾聽和判斷,而是懷疑人家居心叵測,氣急敗壞的舉報。 其實,勸善也好,勸告也好,都是正直的忠言。忠言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情緒的渲染,沒有奉承的用心,忠言聽上去不太舒服、還可能刺耳、甚至傷害人表面的自 尊。其實忠言是逆耳之言,更是肺腑直言,拯救之言。忠言的力量不言而喻,忠言能幫助我們警覺自身的問題,能提醒我們關注即將來臨的危險,從善惡不辨中覺醒起來,從歧路與危險中逃離開來。。在茫茫人海之中,只有真正珍惜你的人,才會真心誠意的勸告你,他不會在意你的反感,他不會介意你的譏笑,也不會懷恨你的辱罵,因為他無私無畏,全是為你好。勸你,是希望你安全;勸你,是對你的生命負責;勸你,是讓你遠離危險。歷史的經驗證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才是智慧的選擇,對逆耳的忠言熟視無睹、置若罔聞,就是自暴自棄,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千金難買的忠言只有有緣人才能得到,只有與忠言為伴,生命才能走得更遠、更美好!



本文留言

作者貫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