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貿易港口--廣州

廣州在漢代時稱為番禺,是中國著名的對外港口,為了方便海外貿易的進行,漢朝政府特設"譯長"辦理外交事務。當時出海貿易的商人常常攜帶中國的黃金、絲織品等物品,到南海各國交易明珠、琉璃、以及奇石異物。南海各國也多到此地貿易或進貢。東漢桓帝延熹九年(西元166年),大秦王安敦(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即著名的羅馬皇帝奧理略)遣使經海道到日南(越南順化),再輾轉來到當時的首都洛陽進貢物品。


五代十國時期,統治兩廣的南漢為求擴張實力和其他各國相互抗衡,特別重視海外貿易的發展,宋太祖滅南漢之後(西元971年),隨即在廣州設置市舶司,並以大臣潘美與尹崇珂共同擔任廣州知州兼市舶使。廣州會成為宋代第一個設置的市舶司,有歷史淵源、腹地廣大、居海路要衝等因素。


宋神宗熙寧七年(西元1074年)曾有意將廣州市舶司撤廢,並入市舶務,但是最後沒有實行。為何宋朝要廢置廣州市舶司?可能和市舶司的虧損以及市舶官員的擅自奪取蕃商貨物有關。熙寧七年廣州市舶司的歲入的虧損達到二十萬緡,同時又傳出市舶官員呂邈擅自拘留蕃商,並奪取貨物的消息,政府遂有廢置廣州市舶司的舉動。


兩宋時期,廣州對外貿易十分發達,但元代,在廣州設置市舶司的時間卻較泉州為晚。其原因有泉州海外貿易地位已超越廣州、廣州經過多年戰亂而衰落,廣州有瘴癘之氣,蒙古人無法適應,及元朝政府將發展重心移至泉州等說法。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