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的孩子為什麼總是身心受傷?
--對一個社會現象的連鎖追問

有好多回了,公共場合一出事情,都是由孩子出來擔當,而大人們都做了縮頭烏龜。於此先回放一則早些時候的社會新聞--

今年5月6日早晨,重慶市江津區向陽小學四年級小學生彭飛背著書包獨自乘公交車上學。在車上,他發現一個穿紅色T恤衫的中年男子行竊,立刻上前制止,並提醒相關乘客。小偷被迫停止作案後,一邊大罵一邊掐住彭飛的脖子,並一連扇了彭飛四記耳光。11歲的孩子身小力薄,怎堪與小偷搏鬥,可全車三十多名成年乘客卻集體沉默,無一人挺身而出。司機、售票員還打開車門,讓小偷揚長而去。當記者找到小彭飛的時候,他的右臉依舊紅腫。孩子說:"我耳朵一直嗡嗡響。"記者問他:"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你還會出來制止嗎?"彭飛情緒低落地表示:"我以後不會再製止小偷了。"

一個正直、率真、善良的孩子,心靈受到了莫大的創傷。而他那信賴成人世界的眼神,可能就此黯淡。一朵勇敢的小火苗,說不定就這樣熄滅了。那些事後的"馬後炮"式的安慰和表揚,管什麼用呢!

肆無忌憚的小偷扇了彭飛四記耳光,其實小偷同時也扇了所有大人的耳光,扇了道德淪喪、正義缺失的當今社會的耳光,扇了虛偽的政治說教的耳光。

就在8月6日晚上,還發生了類似的事件:三個惡徒闖入上海五角場的一家遊藝廳,搶劫幾名少年的財物,一位姓華的中學生見狀,挺身制止,而周圍的大人卻袖手旁觀。結果,正直勇敢的小華被打成重傷,頭部多處縫針。"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他還會挺身而出嗎?

挨了四記耳光的小彭飛,你右邊的臉還紅腫嗎?你的耳朵還嗡嗡作響嗎?頭部縫了多針的小華同學,你什麼時候拆線?可敬可愛而又可憐的孩子啊......

見義勇為的孩子,為什麼總是身心受傷?唉,中國的大人們究竟怎麼啦?

中國的大人喜歡起鬨,喜歡喧鬧,可是該他們向專制、罪惡叫板的時候,卻往往選擇了退縮,選擇了失語,成了"沉默的大多數"。本該勇於擔當的成年人,你們在幹什麼?為何總是讓"花朵"充當"脊樑"的角色?

要知道,今天的大人正是昨天的孩子,而今天的孩子也將成為明天的大人。這些"昨天的孩子"受了當時的大人的種種不良影響,才"成長"為"今天的大人"的。而 "明天的大人"則很可能是"今天的大人"的再版。如此惡性循環,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還有救嗎?想要解答乃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追問一句:大人們又是受了誰的影響?一言以蔽之,受了專制獨裁製度下的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六十年來,一次次的政治運動搞得人人自危、明哲保身。而黨文化的意識形態和洗腦教育,摧毀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及其道德體系,而且不斷消蝕著國民心靈深處的真善美。大人的自私、冷漠、世故,由此而來。

魯迅先生曾經大聲疾呼:"救救孩子!"現在仍然有人呼喊"救救孩子"。此時此際,我倒要問一聲:是不是應當先"救救大人"?因為孩子受著大人的監護和教育(家長、教師等均為大人)。而要"救救大人",是不是應當先改造社會?因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無法躲避社會的教化與壓力。而要改造社會,是不是應當先改換制度(是改換,而不是帶改良色彩的改革)?因為社會的一切乃是制度的產物。而要改換制度,是不是應當先喚醒國民、動員國民(近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驅都在做這個工作,可惜迄今仍處於"初級階段")? "政治改革"喊了多少年了,並沒有邁出實質性的步子。唯有大多數中國人都具備了公民意識和民主理念,一個大人與孩子不再"角色錯位"的制度才能建立。有了一個好的制度,始能拯救該拯救的一切。自然,有些事情是不妨同步進行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苦膽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