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一村莊濃縮6000年中國文明史

在距著名的殷墟西北22公里處,有一個叫漁洋村的村莊裡,專家最新發現:在這個不足千戶的小村莊裡,居然完整地記錄著6000年不斷代的中華文明史。從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下七垣文化,到商、春秋戰國,到漢代、北朝(東魏北齊)、宋、元、明、清,乃至民國、新中國抗美援朝和文化大革命等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演變,都能在這裡找到實物和印記。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歷史編纂學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旅英博士唐際根報導了他的這一發現。

據報導,漁洋村隔漳河與河北省相望,在漁洋村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普通人的生活6000年來不間斷地在這裡重複,從而形成了豐富的歷史堆積,走近村莊,先是看到一片現代建築風格的紅磚砌起來的民舍;再往裡,一座青磚砌成的拱形城門映入眼帘,門洞一側的石碑上清晰地鐫刻著"乾隆五十五年"的標記;在村東,是一大片錯落有緻的明清時代的青磚瓦房;在村北,發現了埋藏在地下的宋代的白瓷片;在村西一處長滿荊棘的地方,裸露的紅色燒土和荊棘叢中散落的幾片黑瓦,昭示了這裡曾是東魏北齊時期的一個窯場;在一個土崖上,輕易就能採集到巨大的漢代印紋陶缸殘片;在一條路旁,隨手能撿到幾件典型的戰國帶把豆盤;僅僅只有幾步之遙,又可從斷崖上找到3000年前商王朝時代兩件典型的袋足鬲,證明3000年前這裡是商王朝的轄地;在村北的漳河岸邊,還有帶花邊口的下七垣時期的陶罐殘片、底部有密集箅孔的龍山文化陶甑片以及典型的仰韶文化陶片。

在這居住的村民家也是處處有文物,一個叫龍振山的村民家裡,擺放著他窮30年之功在漁洋村附近採集到的文物,有明代青花、北齊泥像、漢代耳杯、戰國鼎壺、商代陶鬲、龍山卜骨和仰韶陶片,甚至還有一些石化的野獸骨骼,他還自己將收集到的文物按時間順序一一歸檔,並且在日記中一一註明某年某月某日於某處獲某物。

據唐際根推測,漁洋村之所以仍能保留豐富的遺存,是因為它作為一個規模較大的聚居區,離區域中心如安陽、鄴都(今河北臨漳縣)都較遠,遠離政治鬥爭和戰爭的中心,沒有遭到破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