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硯成癖的蘇東坡(圖)

   《東坡得硯圖》
 
一方飛雲閣款橢圓形銀墨盒,上題《東坡得硯圖》,畫中這位宋代才華橫溢的大文豪,寬額、濃眉、長髯,悠遠的神思和得硯的興奮交織在一起。整個畫面疏郎、清新,刀工精湛,雖無名家題識,仍然讓人愛不釋手。把玩之餘,讓人想起蘇東坡與硯的許多故事。 

古人有《武夫寶劍,文人寶硯》之說,認為:【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也,一生之中最相親傍】。「王羲之」曾將筆墨比為矛戈鎧甲,而將硯比為城池,它調和筆墨的功效與沉穩厚重的品性,不能不讓人對它另眼相看。到了宋代,文人學士把太多的賞識與歌詠賦予了硯,從而使它大放異彩。 

異稟獨具的「蘇東坡」,自小就與硯結下了不解之緣。他 12 歲時,發現一塊淡綠石頭,試墨極好,其父「蘇洵」也認為此石:【是天硯也】,於是鑿磨了硯池,交代兒子好好愛護。
 
及至稍長,蘇東坡對此硯更是關愛有加,並且在硯背銘文。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東坡被誣陷入囹圄,《天硯》不見蹤跡。5 年後偶在書籠中找到,蘇東坡已年老力衰,交代兒子好好保存呵護,自己不久撒手人間。明代時,權傾朝野的奸相「嚴嵩」被世宗所殺,抄沒家產時竟發現了蘇東坡的《天硯》,以後不知所終。 

熙寧年間,太原「王頤」贈送蘇東坡一方《鳳硃硯》。對這方【涵清泉,闥重谷。聲如銅,色如鐵。性滑堅,善凝墨】的佳硯,東坡喜不自禁,作硯銘說:【殘璋斷璧澤而黝,治為書硯美無有。至珍驚世初莫售,黑眉黃眼爭妍陋。蘇子一見名鳳味,坐令龍尾羞牛後。】
 
只是東坡對《鳳硃硯》的讚美卻惹來了麻煩。後來東坡求硯於歙,盛產龍尾硯的歙人因記恨其:【坐令龍尾羞牛後】語,遂回敬說:【何不使鳳石?】既已開罪歙人,東坡欲求龍尾硯只好另尋它法。 

有人曾將歷史上的痴硯者作了排行,只把東坡列在榜末。確實,比起敢於厚著臉皮向皇上討硯、得到後抱起來就跑、連墨汁濺上袍帶也顧不得的「米芾」、比起千金購硯,並讓心愛的侍妾抱硯而眠以滋潤寶硯的「黃莘田」,蘇東坡對硯看上去有些矜持,然而,在用「家傳寶劍」換張《近龍尾子石硯》後,蘇東坡卻表露了心聲。
 
蘇東坡:【僕少時好書畫筆硯之類,如好聲色,壯大漸知自笑,至老無復此病。昨日見張君卵石硯,輒復萌此意,卒以劍易之。既得之,亦復何益?乃知習氣難除盡也。】如此「好硯」習氣,東坡終其一生也未能盡除。 

蘇東坡本來是一位豪放曠達之士,他有詩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然而好硯成癖的他,卻喜歡在硯上銘文,從而留下了 30 多首硯銘,對端硯、 歙硯、洮河硯讚美有加,有的硯銘還別有情趣,如:【千夫挽綆,百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生動地寫出了採硯的過程和寶硯的難得。 

 《東坡得硯》是歷代畫家繪之不厭的題材,任伯年、齊白石、傅抱石、範曾等均有描繪,這方銀墨盒上的圖畫,也是千古文豪風流雅事的見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