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船匠 :被仰視的科學

 2008-11-16 00: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一、什麼是科學?

分科之學為字面上的意義。例如,科舉,醫科,文科,科目等詞。

科學science的泊來品含義是:通過對事物的反覆觀察和實證,推測出對某種事物的一般性規律的解釋。

然而"科學"在中國卻只能算是個形容詞。表示"決對正確"之意。例如"XX主義是科學的,放之四海皆准的"。中國人僅僅理解科學是至高無上的"決對正確"。故形容詞也。

二、科學與迷信是什麼關係?

科學是"通過對事物的反覆觀察和實證,推測出對某種事物的一般性規律的解釋"。也就是說,科學是一種給人們用來感知外部客觀事物的一種方法和手段。這種方法與"抽樣調查"很相似。比如統計某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只是詢問一少部分人是否看了這個節目,然後臆想所有的人也是這個情況。

科學中有個分科"經典物理學"。

對於它還有個故事,牛頓注意到蘋果只掉到地上,猜想是地球有引力造成的。(如果提出這種看不著也摸不到引力假說放到現在的中國,不被說成是迷信也得打成偽科學)這就是"經典物理學"的起源。是研究物件與物件相互影的現象,就是"經典物理學"。

大家想它科不科學呢?(這裡的科學是形容詞)所以:科學不科學不在於這種解釋是否真的正確,普遍上來說是由於人們接受不接受它來決定的。後來又有人用另一種方法證明它是錯誤,但是可以近似的解釋這類現象。

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是一樣,當時不知怎麼了,它就附和了某些人的胃口了,現在也成科學了。所以說:科學不能區分正確與錯誤,也不是真理的代名詞。沖其量就是一種很笨的分析事物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實驗可以被多次驗證的解釋,來支持提出的假設。也就是推測出的理論。

在中國古代應該是對"常理"的認識這一部分的理論或學說。說到這兒,科學僅僅是人們認識外部事物的方法。

那麼人們認識外部事物僅僅就是這一種方法嗎?顯然不是。而且就人本身來說,也不僅僅只通過眼睛來感知外部事物。 那麼那些非科學的方式對事物的闡述算什麼?"科學"說是"迷信"。

還有出現了不符由科學方式推測出來的規律的事物,或特例怎麼辦?也就是那些沒辦法用科學來解釋的現象。 也是"迷信"。科學中的"迷信"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迷信",它是由科學附加上的"於科學對立"的意思。大家看到了這些名詞本身就是違背科學的。

在中國"堅持什麼科學的發展觀"這句話用科學追究下去就是迷信。 所以,科學和迷信本身不代表什麼。科學不科學,迷信不迷信完全是隨著一些權威人士的好惡取向的變化而變化的東西。

三、科學中的宗教信仰

科學是一種方法,這方法會假想出事物的規律,以抽樣證實的方式讓人們相信它是真理。

在中國,宗教信仰中的學說是指與唯物論對立的唯心論中的客觀唯心主義的這部分。 我覺得科學的這種分科方式倒像是把大地隸屬於河溝裡一樣搞笑。這樣科學中的宗教信仰只是被科學批判的研究對象。但宗教信仰界並不屑於理會別人的品頭論足,只是按自己這一門的理論體系來證實和認知事物的發展規律。

在社會形式上,科學也同樣具有宗教的教堂、教會和僧眾。就是大學、科學院、和那些在科學中拚命上進的學生。所以早就有人說過:科學也是一種宗教。

人們迷信於宗教,就按他的方式感知自身,社會,甚至宇宙。科學雖然十分不完備,現有的理論漏洞百出,人們相信它,就按他的固定思維看待一切。只是目前社會上信迷它的人更多,科學在社會上的影響氛圍更廣而已。

宗教信仰完全不認為自己是科學。 但是有很多人確實說過,宗教信仰中的理論才是最科學的。然而前提是現代思想變異的中國人由於政治環境的影響下,"科學"被認為是最正確的意思,是真理的代名詞,僅僅做形容詞用,人們也僅僅知道它的形容詞含義。

四、什麼是偽科學?

"偽科學"在99年時我才聽說。可能也是中國特色吧。

"科學"說它的對立面是"迷信",怎麼又來了個"偽科學",不如說"不科學"或"迷信"不就行了嗎。 像我前面所說,科學有一個特點:"科學不科學"不是一固定狀態,取決於人們的接受成度。今天的某個科學可能明天就被指證為錯誤,昨天的迷信可能今天又就被證明為科學。這個完全由"群眾"說了算。 當一種學說逐漸地被群眾所接受時,並且被越來越多的人證實時,甚至用科學的方式證實時,那就成了事實上的真正科學。

然而社會的權力擁有者出於嫉妒的愚蠢目的,愚蠢地認為這種學說要衝擊自己面子和權威時, 以政權來否定這種學說時,怎麼樣來消除這種事實上科學呢? "洗腦"讓群眾在這個問題上"腦殘"。

既然很多群眾已經接受他為科學了,直接說成"迷信"肯定不行,而且中國人都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思考方式。用"科學"的變異含義,同時再加上個"偽"字,用心理影射的方式,詆毀這個學說是騙術。先以毀壞別人的人格上入手,作用更大。這種卑鄙無恥手段讓人防不勝防。 開"偽科學"批鬥會,再找來小丑變戲法,加上全天候強化"洗腦"。 炮製"偽科學"完全是早有預謀的。所以,科學極容易受政冶權力的左右。

"偽科學"就是權術的產物。同時也表現出了對事實科學的無奈,而它的那塊放置四海皆准的表不管怎麼強迫人們學習,人們也只不過把它當笑料而已。

五、科學與無神論

科學和無神論沒有關係。因為科學只是個認知的方法,與認知的結果無關。而且無神論在中國古代就有,那時西方還沒有多少現代科學的痕跡。

在科學巔峰上的偉大人物,科學界的泰山北斗,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信奉宗教的教徒。牛頓還說,地球會轉是因為上帝。經歷過文革的人可能對這有印象。而且統計表明,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中,有宗教信仰的,比例非常之高。

那麼為什麼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廣大群眾都有這種感覺呢?"科學等價於無神論"。這與科學的這種非常狹窄的認知方式有關,它僅僅以人的眼睛能看到東西作為判定認知結果的依據。這樣顯然會使相信科學的人產生無神論傾向。 其二與社會權力的導向有關,特別是暴力專制時的權力。

秦始皇為什麼"焚書坑儒",共匪為什麼搞"文化大革命"?暴力專制下的施政方式是見不得光的,要掩蓋其謊言就得"統一思想"。"愚民"是最好的辦法,這樣,我們中國人的思想中的"科學"早就被偷梁換柱成"決對唯物主義的無神論"了。

科學不是無神論,但科學會把相信它的人僵化成持有無神論觀點的人。

六、科學與共產主義

前蘇聯的一個笑話:

一農婦說:共產主義肯定不是科學。

農夫問:為什麼?

農婦說:如果是,它們應該拿兔子做實險。

共產主義不是科學。

一百多年前共產主義產生之初,西方就開始流行一些理想社會形式的學說,"烏托邦"。並且還有人在一農場進行了幾年的"烏托邦實驗",結果失敗。共產主義就烏托邦學說。再以物種的進化論假說,提出社會進化的理論作為支持。什麼從低級社會到高級社會,從奴隸制到封建制,生產力決定社會關係等等。而且大部分理論還是剽竊來的。這些理論是否正確,不能用的科學方法驗證,自然就是不科學的。

有了這些理論,它的真正面目就開始落出來了。那麼社會怎麼樣才能快速地從低級到高級最後達到共產主義呢?它的回答是"暴力"。用"暴力"推翻舊社會,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暴力"才是它的真面目。科學只是個外衣。

舊社會推翻了,但怎麼還沒達到共產主義呢?它說快了,現在叫社會主義,然後再退到初級階段。經過半個多世紀在中國至少用去了8千萬人命來做的這個實險,是徹底的失敗。如果它是人,早就應該放棄了。

推薦《九評共產黨》一書。該書對共產主義的來龍去脈有最詳盡透徹的闡述。有某種主義的觀點不應是科學的觀點,雖然科學也可以先假設再證實。

中國有個故事:一個人家裡丟了東西,懷疑是鄰居家裡的小子干的,然後不管怎麼看鄰居家裡小子都是一個賊。 這種先堅持一種觀點,再用這種觀點去衡量事物的做法,難道和迷信有區別嗎?

七、自然現象與科學

"自然現象"在大部分語境下是指"偶然現象"。就是:我解釋不了,反正不是迷信。這樣的心理表現。在我的觀念中,世界上沒有"偶然現象"。

在使用計算機時,人們有這樣一個認識:不存在真正的隨機數,所有的程序都是在用假隨機數。上學時,總會有這樣一種數學題:一個人以每秒0。2米的速度在一車裡向前走,車子又以每小時30公里速度行駛,問這個人現在的實際速度是多少。

如果把問題無限的擴展下去,路面附在地球表面在自轉,地球環繞太陽公轉。。。。。。 那麼這時的方向和速度誰又能說的清楚? 你沒有能力洞察所有因素時,並不代表這是"偶然"的,浩瀚的宇宙如此,人類也是一樣。

自然界都不存在"隨機",也就決對沒有"偶然現象"。以"自然現象"來搪塞科學不能解釋的現象,顯然是非常說不過去的。所以,當現有的科學理論遭到有力的質疑時,科學也會耍無賴。

八、被仰視的科學

因為科學的狹隘,使人們喪失道德上的修養。貪慾讓科學的發展變成生態環境的殺手。發展的最後只能是可怕的後果。這種非常盲人摸象式的研究方式比中國古代落後了不知多少。

出仕的人講,修身,齊家,冶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科舉考的也是人品,所以要讀聖賢書。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有的人都去搜山也不一定識得廬山。 不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科學本來就不應該被盲目的仰視。如果只從這樣一個單一的角度看科學,不如一輩子坐在井裡好了。 所以科學的觀念是非常迷信的觀念。如果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看,也許會有不同的收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清心文學原創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