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國擔憂歐巴馬貿易保護政見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實現競選承諾,但亞洲各國卻希望他對保護美國貿易的政見不要太認真。但如果新政府真的築起保護牆,亞洲各國也不會讓美國予取予求。

歐巴馬選前就極力主張,要加強勞工和環境法規,並減少貿易赤字。聽在亞洲各出口國耳裡,似乎代表歐巴馬一旦上臺,新政府就會祭出貿易保護主義。果真如此,勢必將激起亞洲國家聯手反對。如今亞洲各國可對抗美國的籌碼,已經比以前更多。

東南亞國協(ASEAN)秘書長蘇林日前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時表示,亞洲會一起面對挑戰,大家都很擔心保護主義的問題。

美國現任總統布希的聲望儘管跌入谷底,但日本和南韓政商界都很歡迎他的自由貿易政策,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也比較親共和黨。

但歐巴馬曾表示,除非重新協商,使美國汽車有更大空間可進入南韓市場,否則他反對美國與南韓之間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對於中國,歐巴馬表示要以既有的各項政策工具,迫使人民幣升值,縮小美中貿易逆差。歐巴馬日前即指控北京當局操縱人民幣匯率,助長對美的貿易順差。北京隨即提出抗議。

日本和民主黨也有一段過節。柯林頓當政時期,要求日本開放美國商品進口,當時日本經濟仍處於長期衰退。

經過這波金融風暴,美國在經濟和自由市場政策這方面的優勢已大不如前;在貿易和環境議題上,對亞洲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予取予求。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日本以外的亞洲各國,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總計達7.48兆美元,遠高於1998年的2.92兆美元。

不過,小布希和柯林頓當年競選時,也對大陸議題很強硬,但上任後都轉趨溫和,畢竟他們體認到雙方在經濟上的互依關係。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瀋丁立認為,歐巴馬也會遵循這個傳統。就算在最糟的情況下,也不會發動貿易戰爭。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