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馬陣

布馬陣,是流傳在中部濁水溪流域一帶的民俗技藝,發源地在西螺埔心後莊地區,是農村在農閑時節的歌舞,即興表演成分濃厚,與實際生活的體驗息息相關,曾是農村生活精神的寄託之一,代表生長在這塊土地上人民的生命力,同時也是一種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

文建會社區劇場種子教師楊惟智指出,布馬陣的原始型態是以竹為馬,又被稱為"竹馬戲",後來用竹子做骨幹,再糊上紙稱作"紙馬陣",但因紙製品容易破損而改紙為布。

由於布馬是用竹子綁成馬的形狀,竹架外糊上布,再畫上馬頭,分成前後兩截,繫在表演者腰的前後,統稱為布馬陣,隨著時代演變,目前大都用玻璃纖維或塑膠材料為道具, 相傳宋朝時有人救駕有功獲皇帝賜官,但卻不識字,皇帝只好派一些侍從,陪他四處巡視,發展出布馬戲的表演。

另有一傳說是清代時,有一忠臣遇姦佞陷害遭滿門抄斬,其子僥倖獲救逃亡,某日皇帝出遊遇刺,恰好被這位忠臣遺孤所救受封榮銜,賜白馬衣錦還鄉,由於他一向在山林野澤中流浪,不曾騎過馬,一路上險像環生,布馬陣便是以其行進時顛簸的過程演變而成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