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簍除蟲有妙招(圖)

圖/劉興欽

農忙時節剛過不久,水田裡的稻苗一天天地長大,一寸寸地長高,看在農人眼裡,既興奮又擔憂。

興奮的是,灌溉的水很充足,田裡的稻苗長得快,水汪汪的田,綠油油的稻苗,都是辛勞與汗水換來的。稻苗長得好,見了當然心花怒放,但是稻苗長得越好,就吸引越多的蟲子,危害稻苗的生長,怎不令人憂心忡忡。

先民耕種,都是靠天吃飯,稱為"看天田",想辦法用竹筒引山泉灌溉之後,水的問題解決了;但是,當年沒有化學肥料,田裡用的肥料,要靠自己平日製造的堆肥。稻子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也要靠人工除蟲。

從前,沒有農藥,危害稻苗生長的蟲害,得要靠農人的雙手辛勤的掃除。農村裡的人靠一雙巧手,自製除蟲竹簍。先找來整根的竹子,將竹子一一剖開,剖成一條條細細的竹條,再將竹條編製成竹簍,用來當除蟲的工具。

這種竹簍的外型,和一般家用的竹簍寬度和深度都不同,因為它不是用來盛裝物品的。這種特製的竹簍是長形的,身體寬寬扁扁,呈半筒形,兩旁各有把手。農人用一根長竹竿,穿過兩邊把手,用繩子固定住,就成了一種打撈的工具。

秧苗長成稻苗後,要經過一段成長時間才會結出稻穗。在稻穗還沒長出來之前,農人每隔一兩天,就會拿著這個長扁形的半筒狀特製竹簍,到田裡去打撈蟲子。

打撈蟲子是很辛苦的工作,只見農人握著長長的竹竿,用力地一下向左,一下向右,在稻苗上畫著大大的圓弧形,每畫一下,就能將稻苗上的蟲,掃撈進竹簍裡。

左一下,右一下,農人的腳步穩健的,不停的在水田裡走著,一步步地循序漸進,將田裡每一寸地方都用竹簍掃撈過一遍。這麼吃力的除蟲工作,並不能夠將所有蟲子都掃除,但是能撈多少算多少。

臺灣屬於亞熱帶氣候,高溫又潮濕,農作物的病蟲害本來就多。尤其每次下過雨,各種危害農作物的害蟲加速繁殖,蟲蟲的危害更烈,辛苦耕種的成果大受威脅。這種竹簍除蟲方式雖然效果不彰,但是總比什麼都不做好,辛勤耕耘的成果不能任憑蟲蟲啃蝕,這種應用竹簍的除蟲妙招,是農人從經驗中發展出來的智慧結晶。

早年的臺灣農村,綠油油的稻田裡,戴著斗笠,揮汗如雨的農人,手握竹簍掃除蟲蟲危機的畫面,可是農村最常見的一景喔!

這幅難得一見的民俗畫裡,劉興欽創作了一首打油詩,詩云:

稻苗蟲害很煩惱,

只能清早掃一掃。

雖然效果不很好,

害處總比農藥少。


本文留言

作者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