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997 亞洲不致重演金融風暴

試圖找出當前金融海嘯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不 同之處,已成為亞洲諸國的一種自主性防衛機制。然而 ,隨著企業債違約的風險於區域內竄升,所謂"這不是 1997年"的立論,似乎已開始鬆動。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可確定的是,與10年前 相比,亞洲企業與政府已擁有能在危機中生存的良好體 質。

歸功於這樣的信念,亞洲債券市場的運作仍相對平 穩-儘管全球信用緊縮已將融資成本推得老高。

不過近期卻有跡象顯示,企業借款人的違約情事增 加,投資人惴惴不安。

垃圾債券市場當中,遭員工詐欺事件所傷的香港3D -Gold Jewellery Holdings(金至尊珠寶),上週未能如 期支付1.7億美元債券的利息。而根據評等機構Moody's (穆迪)指出,信用擔保公司 China Orienwise(中科智) 亦有延遲償還委託貸款與擔保交易之虞。

上述都還算是較小案例,但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s;CDS)市場的風險就大得許多。亞洲(不 含日本)一項追蹤CDS價格的指數,週四攀升至歷史新高 ,澳洲的一項類似指數亦同。

由於 CDS常為投機者自突發性恐慌中套利的工具, 因此債券持有人的擔憂程度,或有誇大之嫌。

顯而易見的是,在全球政府持續救市的努力之下, 狀況已逐漸緩和。不過評等機構仍維持謹慎態度。像 Moody's,第3季就在亞洲地區送出17次負評,正向則僅 有2次。

至於,亞洲地區那些產業比較最有可能出現償款違 約?遭Moody's點名的包括--科技、航運與房地產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