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元素中毒 中國添加劑危害全球 (圖)

 
專家估計,現代人每天吃入上百種添加劑,多達10 克以上。如今在中國添加劑中發現三聚氰胺,這意味著整個食品鏈的受污染。

自從9月11日中國三鹿毒奶粉引發大陸奶製品工業的"911"事件以來,中國有毒食品的危害不但在大陸受到隱瞞,在國際上,特別是在美國,其危害性遠遠沒被主流媒體重視。據專家估算,中國食品添加劑受三聚氰胺的污染,已給美國食品工業帶來巨大危害,美國民眾應敦促政府關注此事。

三聚氰胺污染整個食物鏈

這次三聚氰胺"911"事件,雖然最早是在中國產的固體奶粉、液體奶製品、以及各類含奶製品中發現的,範圍從大陸各省瀰漫到幾乎全球所有國家,但很多人還沒意識到,在其他跟牛奶毫無關係的食品中,人們也發現了三聚氰胺的"鬼影毒蹤",目前已知遭三聚氰胺污染的食品高達數十種。

10月17日日本三井物產公司公布,從中國大連進口的雞蛋粉中檢測出含量為2.8至4.6ppm的三聚氰胺。10月18日臺灣衛生署召開記者會,公布在抽檢來自中國大陸的食品添加劑碳酸氫銨(臺灣俗稱"銨粉"時,檢出含量為70到300ppm的三聚氰胺。碳酸氫銨主要作為發泡(酵)劑用於麵包、餅乾、糕點等烘烤食品的製作,也被用來處理包括海帶、魷魚等。消息傳出,臺灣不少麵包店等烘焙類產品無人敢問津。

此前的10月7日,荷蘭在一批中國產的巧克力食品中,檢測出每公斤4.5毫克的三聚氰胺,不久瑞典也發現同樣問題。在美國有知情者稱,三聚氰胺已進入美國的食品鏈,從早餐麥片、餅乾、湯粉到加工起司、牛排調味料等一系列食品鏈中,都有三聚氰胺的蹤影。

從2007年的寵物死亡事件中人們意識到,中國不法企業故意利用三聚氰胺的高含氮量來代替動物或植物的蛋白含量,也就是說,凡是檢測蛋白含量的食品,都有可能被不法商人有意添加了三聚氰胺,而蛋白質又是食品的主要成分,這意味著,幾乎所有來自中國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都可能被人為地投入了三聚氰胺有毒物。

沒有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業

據《瞭望東方週刊》報導,目前人類食物中97%都含有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已超過2.5萬種。"民以添為食"也成了人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人們每天吃入上百種添加劑。

據《食品真相大揭秘》的作者、日本"食品添加劑之神"安部司估算,人們每人每天攝取的添加劑大約10克,一年約4千克,與人均每天食鹽的攝入量相當。光吃一個三明治,就可能同時吃進去乳化劑、酵母粉、調味料、pH 調整劑、磷酸鹽、香料等20多種添加劑。每一種添加劑儘管都經過了國家質檢部門的檢驗,但複合攝取的結果究竟如何,卻是未知和模糊的。

據大陸添加劑專家指出,中國牛奶企業基本上都在牛奶裡添加香精而未讓消費者知情,而嬰幼兒奶粉中的香精更是"綁架"了嬰兒,使嬰兒產生"適口依賴性":換個牌子的奶粉就拒絕吃。

如今在西方食品加工廠裡,100公斤的豬肉能做出130公斤的火腿,新增的30%重量就由大豆蛋白、蛋清、乳蛋白等添加劑組成的"肉用膠狀物",在中國添加劑使用比例更高,如速凍豬肉餃子裡的豬肉,一半以上都是由大豆蛋白加"肉香精"代替的。

三聚氰胺嚴重污染美國食品

如今人們發現中國的植物蛋白粉:如大豆蛋白、小麥蛋白等中,都被廠家廣泛加入三聚氰胺來提高氮含量,在食物鏈的最起始開端部位就出現了污染,由此而引發的污染鏈必然波及整個食品工業。由於美國大量進口中國的食品原料和添加劑,這令三聚氰胺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成為了現實。

面對中國食品添加劑的嚴重污染,美國政府和媒體好像還沒有察覺其危害性。目前FDA制定了三聚氰胺的含量上限是2.5ppm,並勸告消費者不要購買中國製造的奶製品,但美國沒有像法國、德國政府一樣明令下架,對來自中國的奶類製品、原料進行全面限制。目前FDA只能檢測1%的食品,其餘則依靠企業的自律。

不少美國公民擔心,由於中國食品添加劑的"帶毒現象",會導致眾多"美國製造"的食品中毒,美國食品受三聚氰胺之害遠遠比人們想像的嚴重。有專家猜測,美國政府的緘默與其貿易政策和當今美國需要中共的幫助有關,但受害的則是美國民眾以及中國民眾。

本文留言

作者文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