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決定,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看到這則新華社8月下旬發布的消息時,家住北京豐臺區的周老先生特意地將其從報紙上剪了下來,"我得留著,拿著去找學校,說不定交的5萬塊錢的學費能退回來。"
周老先生的兒子看到老爺子這麼做,十分不屑:"你就別做這打算了。我們同事把小孩送到一個學校,交了8萬塊錢呢!"
周老先生知道與兒子爭論不會有結果,就不再說話,但他心裏就是解不開那個結:明明是義務教育,為什么孫子的學校還要收費?
周老先生的孫子今年上一年級,爺爺奶奶家門口就有一所小學,而且全家的戶口都在這一片,本可以作為"片內生",不用交錢上這所小學。可是兒子和兒媳堅決反對,理由是這所小學的教育質量一般。而且考慮到今後升初中,不是按學籍就是按戶籍,還是應該把孩子送到東城或者西城這些好中學多的區上小學。
就這樣,託人情找關係,最後總算把孫子送到一所據說是教學質量好的學校了。當然5萬元錢是少不了的。
上學後,除了書本費,倒是沒有其他費用。校長在開學前的家長會上,也明確說,原來每個學生每學期要交的80元錢學雜費不再收了。
"每學期免80元,小學六年加起來也就960元,跟想進這個學校的人一次要交的5萬元、8萬元能比嗎?"周老先生常想,當年兒子上學時,可沒這麼費勁。怎麼國家越有錢,小孩上學交的錢越多呢?
他記得,在今年2月份,報紙上有一個報導,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委託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對北京市中小學擇校情況進行了大規模調查,結果北京市中小學生擇校行為主要發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的平均費用超過2萬元。
周老先生還看過一篇報導,北京海淀區中關村某小學,賬外資金超1億元,其中大部分是收取的擇校費。
不免費,因為我不是農民?
在北京生活了將近10年的趙先生依舊沒有任何歸屬感。雖然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但是前段時間還是要辦暫住證。
"真是可笑,我還要手持暫住證住在自己的房子裡。"讓趙先生更感到無奈的是孩子的上學問題。
趙先生的小區旁就有一所小學,雖說不是什麼公認的好小學,但是想到自己和妻子上班都遠,孩子去別的學校,送起來不方便,就沒有做去其他學校的打算。
6月份報名時,學校要求交3萬元贊助費,理由是:"你們不是進城務工人員,算擇校。"原來學校執行的政策是農民工子女上學憑戶籍所在鄉鎮政府開的證明,享受免費義務教育。
"我要是農民,這幾萬塊錢就不用交。"趙先生自嘲。不過,他真的想不明白,本來整個城市義務教育免費是一件好事,但為什麼他這個既非農民又非本地居民的人,子女上學不能享受這一政策?
" 雖然戶口不在北京,但我每年納稅幾千元錢,從來沒有因為我的戶口不在本地而讓我少交稅。學校是公共設施投入,可為什麼到了孩子上學問題時就把我們歸入‘第三類'人了呢?"趙先生的同事也有不少類似的情況:在北京早已成家立業,不可能再回到戶籍所在地,"我們不知道孩子上初中、高中還要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對於趙先生的遭遇,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在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的政策中,對符合當地政府規定接收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要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統籌安排在公辦學校就讀,免除學雜費,不收借讀費。至於城鎮戶籍的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國家還沒有統一政策。
學費是免了,可是錢花在拉關係上了
天津的鄭女士今年有兩件事如願以償,一是搬進了為孩子上學提前買好的市中心的房子裡,二是孩子如願進了公認的好小學。房子離學校很近,可以每天步行接送孩子上下學。
能進這所學校讓鄰居們很羨慕。一位鄰居知道後說:"這個學校可不好進,我認識一個小孩,他奶奶就是這所學校退休的教師,還沒進去呢!"
當然只有鄭女士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孩子進入這所學校。早在一兩年前,鄭女士就開始做準備,瞭解進入這所學校需要什麼樣的渠道。後來,通過她在教育主管部門工作的一位同學,把"錢"送到了位,1.2萬元使孩子很順利地入學了。
實施了"陽光工資",就沒必要收擇校費了
"原來教師工資差距大,學校收取擇校費主要用於提高教師的待遇。如果能夠真正實行崗位工資,那麼我們真沒有必要收什麼擇校費了。"北京東城區的一位小學校長一直在盼望著能夠全區教師工資一體化。
她說,過去是學校之間的硬體差距大,經過政府幾年的投入,現在硬體都基本差不多。計算機房、塑膠跑道都很好,有條件的學校連游泳池都有了。現在主要問題是教師工資的差別。大學校和小學校有差別,名氣大的與沒有名氣的差別更大。
據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對北京市中小學擇校情況進行的大規模調查,17%的重點校把擇校費用於提高教師福利,另有8%的重點學校將擇校費用於代課教師的工資
據瞭解,北京一些區的教育部門正在制定政策,由政府統一制定教師的工資,並與公務員工資掛鉤。
" 一旦教師工資做到全區一個標準,也就是‘陽光工資'了,各學校真沒必要再收擇校費了。"不過這位校長也擔心,"到那時候,讓好學校校長頭疼的就是那些‘硬條子生'了。""硬條子生"是指那些背後有極硬關係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學生學校往往只能接收,"以權擇校"比"以錢擇校"更難對付,這位校長說。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免費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