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詞中的風(圖)

 

總觀中國古代詞中所使用的"風"字,主要體現在時間、方位、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上,詞句中的風所產生的意象,可謂絲絲入扣,令人玩味。

  "風"在時間上的表現,主要為時節方面,既直觀又有較多的含蓄性。除直接以春夏秋冬之風來表示外,春天的風還以"和風"、"惠風"、"軟風"等來描述,如 "正是和風麗日,幾許繁紅嫩綠"(柳永"西平樂")、"遲日惠風柔,桃李成陰綠漸稠"(張浚"南鄉子")、"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納蘭性德"清平樂")等。

夏天的風又叫"暑風"、"荷風"等,如"正是雨余天氣,暑風清"(曾覿"南柯子")等;表示秋風的有"金風"、"尖風",如 "正金風西起,海燕東歸"(康與之"金菊對芙蓉")等;反映冬天的風的,又稱"寒風"、"霜風"、"朔風"等,如"長空降瑞,寒風翦,淅淅瑤花初下"(柳永"望遠行");"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張孝祥"六州歌頭")等。此外,風也反映一天中的各個時段,"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閶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賀鑄"夢江南·太平時"),就表現了拂曉和傍晚兩個時段。

風,在古代有"八風"之說,現在有"八面來風"之語。由風可知不同的風向和特定的地點。描繪方位主要以東南西北四個方面來表述,如"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周密"花犯");"更邀豪俊馭南風,此意平生飛動"(李祁"西江月");"莫道不銷魂,帘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上得床來思舊鄉,北風吹夢長"(呂本中 "長相思")等。

在古代詞語的運用中,表示方位詞的風,也兼用季節方面的風,如"東風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秦觀"畫堂春")中的 "東風",就表示春風的含意。"競看九日、西風弄寒菊"(黃裳"桂花香")、"濯足夜灘急,曦發北風涼"(張孝祥"水調歌頭")兩句中的"西風"和"北風",則表示冬天的風。

有一些風既反映了某一特定的地點,又描繪了風的各種背景。如"睡處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圓"(朱熹"西江月")中的"林風";"雪浪濺翻金縷袖,松風吹醒玉酡顏"(周紫芝"攤破浣溪沙")中的"松風";"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溫庭筠"更漏子")中的"柳風";"蕙風芝露,壇際殘香輕度"(孫光憲"女冠子")中的"蕙風"等,從不同植物的角度來表現不同風的情境。


本文留言

作者復達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