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事件"暴露深刻社會原因

三鹿奶粉雖然被召回,但這場風波何時才能了結?

由三鹿毒奶粉事件引發的風波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中國衛生部週三(17日)表示,全國各地報告的臨床診斷患兒超過6千例,比早前公布的多5千人。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日前披露,伊利、蒙牛等最知名企業的嬰幼兒粉產品檢出了有害化學物"三聚氰胺"。

大批中國大陸民眾紛紛湧到香港搶購進口奶粉。連串事件對中國百姓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擊。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丁學良接受BBC中文部採訪時指出,事件也極大地損害了海外華人對中國產品的信心。

國際影響

他說:"中國是全球出口食品增長最快的5個國家之一,因此對國際市場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有經濟能力到香港購買進口奶粉的人,在中國畢竟是少數。那些住在中國內陸比較偏遠地方的人、或者窮人根本負擔不起。

丁學良說:"受影響最嚴重的是那些中產階級最下面的那些人,因為他們既不像農村民眾可以自給自足,也不像大城市人可以出國購買。"

迄今已經發現22家企業在奶粉裡面加入三聚氰胺,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業內的常規做法。

中國政府在這次事件的角色有沒有問題?

丁學良認為,只要監管不得力,只要缺乏常規性的監管機制,在企業利益驅動和僥倖心理下,此類事件就很難杜絕。

他說:"不能依賴企業的道德來控制產品質量,而是要靠法律規範和執行來監督。"

中國政府在這次事件的角色有沒有問題?是否存在隱瞞,想等到奧運結束後才公開?

對此丁學良表示:"紐西蘭總理克拉克在9月5日已經下令駐北京大使館知會中國高層,而三鹿紐西蘭的控股公司在8月初已經要求召回。但中國政府的反應卻相當緩慢。"

他說:"中國中央電視臺早在2005年就報導過部分小廠家在生產奶粉時不符合衛生標準,但在穩定壓倒一切的原則下,都被壓下來。"

丁學良指出:"只有當中國百姓有機會申訴、媒體能夠根據事實揭露陰暗面,這個國家的聲望才能夠在本國人民中和國際上建立起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