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案戳破奧運自信泡沫

當中國媒體讚揚北京奧運如何開放、中國人如何自信之時,當中國媒體大量引用外國媒體的讚美詞之時,因奧運而被迫拖後的"楊佳襲警案"再次成為輿論焦點:楊佳案能否得到公開公正的審理,無疑是檢驗中國的政治開明度和政權自信度的標誌。

上海警方沒有給楊佳"一個公正的說法",楊佳就以暴力給了上海警方"一個復仇的說法",慘案過後,公眾期待中國司法能給楊佳案一個公正。而官方如若要改變警察在民意中的惡劣形象,消除民眾對司法機關的不信任,唯有在楊佳案的審理中做到透明和公正,滿足庭審直播的民意期待。

一句話,楊佳案的真相比量刑更重要。

然而,楊佳案的開庭及宣判卻與公共期待完全相反,8月26日的開庭,9月1日的死刑判決,公眾看不到絲毫公開公正的司法,反而是草木皆兵的黑箱操作,空前嚴格的保安措施,不准媒體採訪,謝絕市民旁聽,封鎖網路討論,甚至連楊佳的家人都無蹤影。

奧運前多起震撼性血案凸顯出來的中國社會暴戾之氣,並不會被半個月的奧運"和諧"掉,也不會被金牌老大的成績遮蔽。現在,上海官權對楊佳案的秘密審判,只能成倍地放大了這種暴戾氣氛,因為,這種暴戾之氣的主要根源,不是來自民間的暴力偏好,而是來自官權的暴虐統治。只要中共政權仍然信奉暴力專政的統治方式,濫用警力和司法不公也就成為必然,類似楊佳案的民間暴力反抗和把楊佳視為"大俠"或"英雄"的民間逆反也就不可避免。

在黨主司法的中國,除了來自北京的指令,再無其他力量能夠阻止上海當局以秘密審判來盡快了結楊佳案。奧運大戲開幕前,中共高層阻止了上海當局迅速了結楊佳案的企圖,將原本要在7月29日的開庭推遲到奧運落幕之後。但這種開庭時間推遲的決定,僅僅是胡溫中央基於平安奧運的權宜之計,一旦奧運大戲落幕,中共高層便不再約束上海當局,任由其罔顧基本的程序正義和民意對司法公正的期待,使司法公正再次成為黨國利益的犧牲品,使關注此案的公共期待完全落空。

然而,胡溫中央對上海當局的黑箱操作的庇護,並不能平息公共輿論對此案的窮追猛打,反而會讓楊佳在民意中的英雄形象繼續發酵,民間發泄不滿的方式,很可能演變為每年祭奠楊佳。即便依靠時間的流逝,可以讓關於楊佳案的公共輿論漸漸消失,但中國司法所遭遇的信任危機,不但無法挽回,而且只能加深,"仇官"和"仇警"的民間情緒也會不斷上升,而仇恨是產生暴力的最肥沃土壤。

如此秘密的審判和宣判,顯然是上海官權公器私用、私吞了楊佳案真相。也說明中共高層的官官相護,其內在虛弱並未因奧運的" 空前成功"而有所緩解,奧運所顯示的"大國自信"不過是虛華的泡沫。這泡沫之極端脆弱,甚至經不起楊佳案的考驗。如果說,楊佳殺警的利刃戳破了和諧神話;那麼,秘審楊佳案的針尖就戳破了北京奧運吹起來的自信泡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學者點評 北京自由撰稿人 劉曉波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