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後 鳥巢、水立方會成廢墟?

奧運會的舉辦向世人顯示,中國有能力在最短的時間裏建起令人稱道的建築傑作。但是,當聖火熄滅之後,建築奇觀鳥巢、水立方以及其他場館等將會有怎樣的命運?

戴維黃曾為亞特蘭大奧運東道主提供城市規劃方面的諮詢。現在,這位聖地亞哥的海外華人又成了北京政府的顧問。他對北京奧運的總結是好壞摻半。

"有很多建築,比如地鐵以及公共交通,對城市的發展是非常好的。在正常情況下,建設這些設施可能需要十年、十五年,但是因為奧運會的緣故很快就建成了。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對於一些大型的場館,如果我們只追求大,追求它比其他任何城市都要好,這就是一個不成熟的地方。"

在奧運或其他的大型活動結束後,人們將空蕩蕩的大型場館稱為白色大象。美因茨大學的體育經濟學家霍格·普魯斯對如何解決這一難題進行了認真思考,他得出的結論是:

光鮮亮麗的鳥巢:奧運會後怎麼辦?

"大型場館每十天都得使用一次,否則無法承擔它們的費用開支。但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這也就意味著每一個場館需要兩個職業隊,比如兩個甲級足球俱樂部,從而確保場館的經費來源。少於這樣的安排,費用就會急劇增加,這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考慮是否有必要使用這樣的設施,大型場館很可能會因此而變為廢墟。"

水立方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以普魯斯的觀點,北京擁有1千8百萬居民,大型場館變為廢墟的事情難以發生。儘管如此,他認為,有些建築還是可能面臨這樣的危險,比如水立方, „比如水立方就過於龐大,世界游泳錦標賽不會給該場館帶來如此多的觀眾。但游泳是奧運比賽中的重要賽事,對其需求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水立方將被改建為帶有卡拉ok歌吧的休閑游泳場所。但戴維黃則對此表示懷疑,"現在各個場館並不是國有,而是由各個業主進行運作。比如當時亞運會奧體中心的三個場館就蕭條了很多年。直到最近那裡還在賣汽車,(這些場館)完全失去了體育的作用。

有人建議,以後可以在這些場館舉辦會展活動。但是在北邊就有一個亞洲最大的專業的會展中心,這些體育場館怎麼和它競爭呢?此外,整個奧林匹克中心的面積達到了3.15平方公里,但是卻沒有設置什麼停車位。我問工作人員在那兒停車,他們也說不知道。"

黃先生認為,相比起來,北京各個大學中的所有奧運場館的設計就比較理性。大學生保證了這些場所的有效利用。皮划艇和划船場地將成為年輕人的休閑樂園。但他認為,北京的嚴重缺水問題是一大隱患。

他說: "對於建築來說,實用性要比美觀更重要。鳥巢用那麼多鋼來做裝飾,我認為以後在維護問題上,比如清洗或者清鏽,會有問題。全世界沒有哪個地方擁有像北京這樣密集的運動場館群。體育和購物是兩回事情。我們可以把整天時間花在購物上,但我不能早上在水立方游兩個小時泳,然後下午再接著去鳥巢踢足球。所以我認為,北京體育場館設置如此密集是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