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八十年前的全民運動(圖)

近期,在愛普生影坊開幕的《集體運動--〈良友〉畫報體育圖片展》展示了八十年前的全民運動狀態,關注的是體育運動的大眾性和平民性。

創刊於1926年的《良友》畫報比美國《生活》雜誌早誕生了十多年,正是這份以圖片為主的雜誌開啟了畫報類雜誌的先鋒。近期於愛普生影藝坊開幕的《集體運動--〈良友〉畫報體育圖片展》上,當面對時間的流逝之"遠",與那些跨越時空而存在的風尚之先的"近" 時,觀者會被圖片中八十年前的朝氣蓬勃和青春洋溢所撼動,那強健的體魄與拚搏的身姿分明透露的是當年國人的理想與胸襟。

正在進行的北京奧運會強調"更快,更高,更強",強調著勝利者胸前驕傲的金牌,聚焦失利者痛惜的淚水,但七十餘年前,寫於影星黎莉莉的運動相片下的運動目標卻是如此定義的: "錦標的作用是提倡體育,但是體育最終的目的絕不是錦標。在運動競技的廣場上,勝利者不必喜,失敗者不必悲,他們同樣是演員,扮演在廣大的民眾面前,告訴他們體育的意義是在身體的健康。

我們不需要什麼體育皇后,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健全的國民,哪怕他是競賽場中最莫大的一個。每一個運動員都應該牢記:運動的最終目的,是在有健全的身體,來為全人類的幸福貢獻最偉大的工作,而不是一把金戈,或是一面肅旗。" 

當年的《良友》有40%的女子體育內容,介紹了一大批新興體育,回力球、板球、攀岩、馬術、女子足球、花樣游泳等等,關注兒童體育,也報導平民的體育生活,關注的是體育運動的大眾性和平民性。

當我們回首這些早已泛黃的圖片,我們更應該把敬意獻給那些圖片中無數參與運動的普普通通的先人們,因為任何民族的強大從來都不是歸於少數精英的星光燦爛,而是普通國民的強健和幸福。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