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以國際標準熱烈歡迎客人(圖)

多維社記者柯宇倩報導, 就在外國媒體紛紛進入中國為奧運備戰之際,卻傳出中國政府限制外媒瀏覽部分網頁的消息;另一方面,住在外資酒店中的客人,也可能受到中國政府的監視,這些限制已引發抱怨聲音。美國馬里蘭大學全球華人事務中心(Global Chinese Affairs)主任戴博(Robert Daly)7月30日對多維社表示,雖然從媒體上看來,"中國不是以國際標準熱烈地歡迎客人前往",但他相信中國是聰明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北京新聞中心的外國記者抱怨無法進入如"大赦國際"、"法輪功"這樣的網站,而像"西藏"等敏感字眼也會遭到屏蔽。北京奧組委7月30日證實,中國對外國記者進入網際網路的情況進行審查。

然而在此之前,國際奧委會曾多次對記者承諾,奧運期間他們可以不受限制地上網,北京奧委會也曾表示,8月8號至8月24號這段時期會為記者提供完全的新聞自由,開放通常在中國境內無法登陸的網站。

美國馬里蘭大學全球華人事務中心(Global Chinese Affairs)主任戴博(Robert Daly)。

戴博對多維社分析,會有這個落差的原因,可能是中國政府在玩弄辭澡,或是雙方理解不同。

"就我從媒體報導上讀到的訊息,中國方面沒有對此事做出聲明,不是為了保護國家治安或機密,這個事件,可能是中國政府在玩弄辭澡。"戴博表示:"中國政府說,會給予媒體報導奧運的完整權力,但可能他們覺得,那些有關法輪功或人權的網站,是沒有必要的,是跟奧運無關的。"

戴博指出,中國政府與國際奧委會所用的語言,和大家,包括國際媒體所聽到的,可能有所不同。"中國政府所謂的‘對奧運自由的報導',以他們的角度來講,不是絕對的言論自由,若用狹隘定義來解釋這句話,那就是在‘體育活動'上是有絕對自由的。"

"如此,那些法輪功網站就跟奧運沒關係了。但對外國記者來說,他們抱有多數國家都接受、都享有的媒體自由觀念,在他們的眼裡,會覺得奧運既然在中國辦,任何與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體育活動有關的訊息,說不定都是與北京奧運有關的。"戴博說。

7月22日,前來參加報導的中外媒體的記者和工作人員陸續抵達北京開展奧運前期報導。

那麼,這樣的限制有沒有效呢?CNET博客一篇由全球企業顧問Chris Matyszczyk所撰寫的文章指出,當你告訴人們不要這麼做時,他們反而更想嘗試,就好像審查制度下的記者一樣。

這些記者的朋友、編輯並不在中國,他們可要求友人代為瀏覽那些在中國被禁的敏感網站,並將網站中的資訊放到電子郵件中寄給他們,因此,要取得這些網站的消息其實並不難

問題在於這些記者們是否想要這麼做?而中國政府又是否會對電子郵件有所限制?

戴博則對多維社提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重要的不是措施有沒有效,而是記者以及全世界很關心奧運的人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不管有沒有效,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消息,會讓中國政府難堪。"

美國堪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貝克(Sam Brownback)。(路透社)

"這件事看來有點影響了中國的名聲,至少在國外是這樣的。"戴博說。

戴博也解釋了另一件事:"一些外國五星級大酒店的經理接到通知,信上寫道,中國政府保留權利監督所有客人在網際網路上的活動。"

美國堪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貝克(Sam Brownback)7月29日表示,中國政府在一些外資酒店中安裝了網路監視系統,意味著下塌在這些飯店的新聞工作者、運動員家屬、人權活動人士以及其他旅客,全都在中國公安部的監視之下。

戴博對多維社說,這個議題的關鍵也在於,這個做法會不會影響國際記者與客人對奧運或是中國的態度。"看看最近的美國媒體,有一連串不讓中國好看的消息,雖然這兩天的報導說,北京的空氣污染好了些,但他們又說中國在發籤證上出了問題,產生了很多原本沒有的障礙,所以很多旅客去不了,大酒店多了很多空房,難得拿到簽證的人去了,卻又發現網際網路上的活動受到監督等等。"

"因此,我不是說事實如何,而是目前媒體帶給大家的印象,看起來中國不是以國際標準熱烈地歡迎客人前往。"戴博指出。

不過,戴博也認為,中國不是不計一切後果地在做這些事。"雖然中國的動作,經由媒體反映出來後,已經有了負面影響,但我覺得中國當局在做這些公共關係時也挺聰明的,利和弊,他們已經做了比較,他們覺得值得,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是有理由的在做。"

因此,戴博表示,這些奧運規則對中國形象的最終影響,還得等到奧運會開始後才會知道,是利是弊,得綜合整體來看,現在還無法下定論。

1962年生於美國紐約市的戴博,曾在美國駐華使館文化處服務,也曾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中文。大學期間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的戴博,不只在美國學習過1年中文,也曾到臺灣進修。戴博曾在中國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中成功扮演一位名叫大衛的美國企業老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