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忌的國家 失敗的杜哈

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席捲全球,高油價及糧價使許多國家喘不過氣的非常時期,日內瓦又傳來世貿談判破裂的消息,不僅使人懷疑世貿組織(WTO)的適當性,往後甚至可能出現相互競爭的裂解性區域貿易集團。

反全球化浪潮在已開發及開發中世界均方興未艾,此際誠非達成世貿協定的大好時機。根據WTO的章程,所有協定必須全體會員國一致同意始得生效。杜哈回合世貿談判7年前展開時的一項假設是,已開發國家可能願意放棄保護農業的政策,俾為窮國的農民創造更多機會;已開發國家則期望隨著時間的推移,開發中國家能對其開放工業產品及服務業的市場。美、歐、日的行進方向大致正確,雖幅度仍嫌不足。

談判破裂可能產生許多嚴重的後遺症,並導致各國無法針對如何有效因應全球暖化趨勢,以及阻止核武擴散等課題達成共識。

這次談判失敗後立即的影響是,歐盟宣布,早前與拉丁美洲香蕉出口國就降低香蕉入口關稅達成的協議失效,因為這項協議是杜哈回合協議一部分。談判破裂,歐洲就不需向拉美以至其他國家蕉農開放市場,蕉農的生計勢將受到影響。

這次談判失敗,印度及中國等開發中國家不需放寬美國工業製品的進口 ;但印度的農民,仍要與有政府補貼的美國農民競爭市場,當然是爭不過,生活繼續受苦。

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失效。與貿易協定相同的是,替代性的氣候協定必須全體與事國家同意始得生效。WTO的153個會員國經常無法達成共識決。"國際永續發展研究所"的郝爾表示:"這將嚴重打擊多邊互信。如果我們未能消弭開發中國家的猜忌,氣候協定必不可能誕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