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劉翔會不會步李寧的後塵?

進入奧運村的第一天,劉翔就受到了媒體的圍追堵截。面對蜂擁而至的記者,一向快人快語的劉翔選擇了沉默和躲避,一向愛笑的他顯得面色冷峻、若有所思。

劉翔知道,每個中國人都期望他再奪一枚奧運金牌,劉翔不知道,如果沒有拿到這枚金牌,他會遭遇什麼。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狀態已經下滑的體操王子李寧勉強上陣,在跳馬和吊環比賽中都出現了較大失誤,以並不完美的方式告別了奧運賽場。當中國代表團抵達首都機場時,奪得了金牌的跳水皇后高敏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鮮花簇擁中的她卻興奮不起來,看著備受冷落的李寧,高敏心裏一陣陣發涼。後來,高敏承認,自己選擇在巔峰期退役,就是不想重蹈李寧的覆轍。

回國後的李寧,頃刻間由昔日的"英雄"淪為"罪人",針對他的批評、指責鋪天蓋地,有人甚至給他寄來了子彈和繩索。

當然,這些都是20年前的往事了。今天的人們不會再有如此極端的行為,但不能否認的是,"以成敗論英雄"的狹隘觀念依然殘留在一些人的骨子裡。

或許,當年人們對金牌的崇拜和迷戀更多源於一種"弱國心態",體育是那個時代人們情緒宣泄的唯一出口,而今天,中國已強大到可以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證明自己,體育應更多地回歸其遊戲娛樂的天性。

從看重金牌到追求精神,從推崇冠軍到關注人性,曾先後舉辦過奧運會的日本、韓國也走過這樣的歷程。如今日本、韓國的奧運會金牌遠遠少於我們,但誰又能否認他們的成就呢?

半年前,一家著名的網路公司做了一項民意調查,問題是"假如劉翔沒得金牌",調查結果顯示74.96%的人表示能夠"平靜接受",這個令人欣慰的數字可能並不十分具有代表性,但它反映出我們的民族正日漸開明、成熟、自信、平和、寬容,而這也是一個真正大國應有的品格。

人們樂於看到劉翔的脖子上掛著熠熠閃光的金牌,但更樂於看到他的臉上永遠掛著快樂的笑容。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