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總統大選中的金錢因素?

本文由倍可親網友[ shitgcd ] 於 2008-7-8 20:23 上貼 
隨著每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競選費用的節節攀高,非難之聲亦是此起彼伏,尤其是中國國內某些反美、仇美的左派人士極盡嘲諷之能事,並以此貶低美國的民主是少數人的民主、是有錢人的民主、是金錢堆砌出 來的民主。這不過又是我們的左傾意識形態教育中長期以來仇視金錢和財富,並把金錢看作是萬惡之源的老調重彈。

其實,用金錢去維護一種有活力的機制,總比用權力去捍衛一種無生機的制度要好。一個金錢主宰的社會,總比一個權力主宰的社會要進步得多。民主是需要成本, 但也是有回報的。正如旅居美國的著名學人丁林所言:「民主選舉是一種代價昂貴的安排,最有效率的應該是世襲制度。但是選舉作為一種民主程序,不僅是付出代 價的過程,不僅是金錢的消費,它也是獲取的過程,社會通過成功的高質量的民主選舉的得益,是無法估量的。」(轉引自範亞峰《公法評論》網站)因而,同民主 制度安排的重要性相比,花再多的金錢既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是值得的,它有助於防止惡政和杜絕專制。

如果沒有金錢的話,候選人向選民傳遞信息的渠道將不會暢通(因為用信息經濟學的理論來說,候選人與選民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尤其是在當今電視、 因特網等現代傳媒飛速發展的年代,金錢已經成為候選人賴以接觸選民、同選民溝通的不可或缺的機制和工具。正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自肯尼迪和尼克松在美國總 統選舉中首次開始藉助電視作為宣傳媒介之後,競選費用才急劇上升。現代傳媒的介入,使得競選活動直接進入到每個選民的家中。儘管費用很高,但有利於整個選 舉過程的透明度和公開化。反觀專制國家,其政權更替、接班人的產生等過程,自始至終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老百姓不要說擁有參與選舉的權利,就連過問和知曉權 亦被徹底剝奪。

美國總統選舉程序之複雜、歷經時間之漫長,也是選舉費用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的選出到最後總統的決出,期間需要經過兩黨州內預 選候選人、兩黨全國代表大會最終產生候選人,直到兩黨面對面的「驢像大戰」三個步驟,整個過程大約需花費整整一年的時間。一個設計良好的制度,必須是程序 的不可預設和公開、公正,耗時之長也就不可避免,耗資之巨當然也就可以想見。像那種指定繼承人、甚至隔代指定繼承人的專制政體的做法,既不耗時,又不費 錢,但代價和成本卻可能更昂貴,甚至是不可估量。這種代價和成本,有時需要整個社會、整個民族為之償付。北朝鮮的金家王朝,即是典型。

當然,金錢的作用在美國總統的選舉中也並不就是自始至終、無所不在。真正進入到實質性的投票階段,腰纏億元的比爾· 蓋茨和身上不名一文的街頭流浪漢無一例外地均是一人一票。何況,從選舉的最終結果來看,被選為美國總統的也並不見得就是什麼有頭有臉的大富翁。在美國的歷 屆總統中,既有出身豪門的肯尼迪,亦有來自於貧寒之家的林肯。說美國的平民與總統無緣,是一種不顧歷史事實的妄言。其實,美國總統是出身豪門還是來自於貧 寒之家,與所謂選舉的道義性和公正性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繫。難道窮人當選為美國總統就比富人當選為美國總統來得更合法、更合理,甚至更道德嗎?或者說,富人 一定就代表邪惡,窮人就一定代表正義嗎?如果從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中選出總統來,那我一定會把選票投給富人。因為,從常識看來,一個擁有財富的人比一個沒 有擁有財富的人對自己、也對社會可能更具有責任感,中國兩千多年前的先哲孟子就曾說過:無恆產者無恆心。

至於有人將美國依靠金錢資助競選的辦法與中國人所說的「買官」現象相提並論,不僅沒有道理,而且荒唐透頂。美國總統選舉所花費的大量金錢主要源自民間個人 或財團的自願捐款(美國聯邦競選法案規定,任何個人向一名參選人的捐款限額為1000美元,個人在一次大選中向所有聯邦候選人及政治組織的捐款總限額為 2.5萬美元),而並非源自國家財政和納稅人的錢。何況,美國總統競選儘管花錢之多,但這裡的財務是公開的、看得見的,競選捐款的財務細目,都必須接受美 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監督。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為競選總統而籌集和花費的每一分錢都必須按規則運作,秘密的政治獻金一旦發現,作弊者就可能被繩之以法。同金 錢選舉的公開性相比,買官則是一種見不得人的暗箱操作。買官作為一種既違法又缺乏道德的腐敗行為,多見於非民選的專制政體。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朝氣蓬勃的偉大國度,她沒有悠遠的歷史,也就沒有了厚重的歷史包袱。華盛頓等開國先賢殫精竭慮奠定起來的美國自由、民主制度,很可能被我們生活在這個有著幾千年人治文化傳統國度裡的人們難以理解,甚至誤解。當然,我們並非認為美國的民主體制就盡善盡美,作為人類設計的制度,它肯定有人類理性所不及的地方。以美國民主的不完善而得出美國的民主是「假民主」的邏輯結論,這顯然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