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利空「世界工廠」面臨寒冬

中國「世界工廠」正面臨最艱困寒冬,在人民幣持續升值、勞動成本遽升、銀行貸款利率上調與出口優惠政策調整的不利背景下,昔日低價廉銷的螞蟻雄兵策略難以為繼,上百萬家中國出口製造業者,正處於工廠移轉或技術升級的十字路口瓶頸。

有 「中國皮都」之稱的浙江溫州水頭鎮,近兩年皮革業者紛紛放棄本行遠走他鄉,寶利皮革廠值班人員搖頭表示:「老闆沒在這裡,到山西去了,現在在山西煤礦 裡。」而被譽為「中國傢俱出口第一大鎮」的廣東東莞大嶺山鎮,絕大多數傢俱出口業者均舉步維艱,遠大傢俱董事長朱佛章無奈說道:「現在有一句話說,做得愈 多、就虧得愈多!」

製造業愈做愈虧關廠鳥獸散

關廠倒閉似乎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特色,據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調查顯示,溫州卅萬多家中小企業裡,有二成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其中四萬多家實質上已倒閉,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指出,「這是中國製造的普遍現象,今年是最艱困的一年!」

拖垮具頑強生命力中國企業的原因頗多,核心關鍵是成本直直漲、價格卻直直掉。

工資漲幣值升利潤直直落

柳市鎮是中國電器之都,銅帽生產企業老闆潘玉指出,三年前銅價每噸一萬多元人民幣(以下同),現在要五、六萬元,「其他有色金屬,哪個價格不是翻了幾番?」

勞動成本因今年起實施新勞動合同法,導致工資出現大幅上漲,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周德文表示,現在每個工人每年要增加五千元成本,龍灣工業園區一位招工職員指出,以去年薪水招人基本不可能,儘管工資提高了幾百元,現在也難招到熟工。

再看人民幣升值進入「六時代」,據官方測算,人民幣每升值一%,中國服裝行業的利潤率將下降六%,然整個服裝業平均利潤只有百分之十幾,加上財政政策取消出口退稅優惠,更直接抽走出口型企業的利潤,對許多中型企業來說,等於一年少賺上百萬元。

西進或出走否則只能苟存

在貨幣緊縮政策下,中國人民銀行一年來已加息五次、十六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嚴守貸款額度導致企業融資難如登天,以溫州大型企業如長城、雲頂、華爾達等為例,加息讓年貸款利息額外多支出百萬元以上。

往中西部移轉或「走出去」是存活一途,知名的奧康集團西進重慶,當地地價僅溫州三分之一,成本至少可降二成,溫州哈杉鞋業則遠走非洲尼日設置四百畝生產基地,然更多實力不足以外移或進行創新的企業,只能苟存寄望外援。

吸納眾多勞動力的中國出口企業面臨經營寒冬,背後還帶來失業率遽升的隱患。廣東社科院一位學者即擔憂地指出:「由於成本上升會產生價格膨脹,同時帶來整個經濟的緊縮與成長下滑,如果企業無法繼續支撐下去,必然帶來嚴重的失業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