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尋高人,名琴覓知音」新唐人獲贈珍寶(組圖)
【看中國記者楊屏臺北採訪報導】「寶劍尋高人,名琴覓知音」,6月16日臺北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寶劍與名琴的捐贈儀式,由臺灣手工小提琴製造大師蘇丁選和鑄劍達人陳世聰捐贈給新唐人電視臺,作為新唐人今年所舉辦的全球華人九項大賽的特別獎項,並由新唐人電視集團副總裁馬安南和新唐人國際文化學會理事長明居正代表接受。
蘇丁選先生,今年65歲,已經做了50年的手工小提琴,14歲無師自通製作出屬於自己的第一把琴,從此和琴結下不解之緣。他花了半世紀的時間,終於尋獲古漆秘方,而這也是一把好琴的秘密。蘇丁選表示鑒於新唐人電視臺推展華人傳統文化,還有瞭解到新唐人電視台積極和文化接軌,有感於自己也是華人,就特別贈予親手手工製作的小提琴,當做小提琴大賽冠軍的大獎。
著迷於武俠小說的陳世聰,夢寐以求的就是一把好劍,所以他鑽入古代典籍,深研傳統的鑄劍法,1993年成立「劍廬工坊」,專心打造心目中的寶劍,並成為世界級鑄劍名師。他也因肯定新唐人發揚正統文化的精神,所以就特別將親手制做的寶劍贈予新唐人作為武術大賽冠軍的大獎。目前陳世聰先生鑄劍技術精湛,顧客群遍及海內外,尤其受武術團體歡迎,而在臺灣很多廟宇都把他鑄的寶劍當做斬妖除魔的法器呢?贈劍過程中,陳世聰先生還特別將劍展示一番,劍一折馬上又直了,那才是真正的寶劍。現場熱烈鼓掌中。
自美來臺代表受贈的新唐人電視臺馬安南副總裁表示:很高興,很接受二位大師級贈送的寶劍及小提琴,選手們比賽可以拿到這麼珍貴的禮物,這是臺灣人民的驕傲,可以得到臺灣人民高貴、高價值的禮物,給我們大賽增添很多光彩。
臺灣新唐人國際文化學會理事長明居正發言指出:文化傳統的傳承有幾種辦法,一種是社會上的傳承,一種是靠教育傳承。我們在座的這一代,全部是讀孔、孟的書長大的,我們讀四書、五經,那怕只是讀片段,那也是精華,如果這些精華透過正歸的教育系統,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那麼年輕一代就是知道中華傳統文化優美在什麼地方。在大陸,孔廟好像恢復,少林寺好像恢復,少林寺向全世界去招生,已經變成少林寺商業集團,武打文品;曲阜孔廟變成觀光景點,已不是文化傳承的地方,雖然恢復了外形,並沒有恢復內涵。所以我們要恢復和發揚,中華文化內涵和精神。
同時與會的新唐人電視臺藝術總監萬裕民小姐也表示:我們周遭有很多的傳統文化,可是都被我們的生活所矇蔽所忽略了,而現在有一些很變異的文化,它就變得比較畸形怪異,所以我們透過九大賽事找回我們自己中華文化中最好的,把這好的東西傳播,讓大家能夠重視起來。中華文化原來是有那麼多的質感,好的藝術就是有質感,然後才能源遠流長,讓更多的人一起來分享。
今年2008年一次舉辦9項國際大賽,大賽項目從精緻藝術,如小提琴、鋼琴、聲樂、中國舞大賽,到一般日常飲食、穿著,如漢服回歸設計、中國菜廚技等包羅萬象,已經引起臺灣各界的矚目,在全球媒體中是獨一無二的創舉。
漢服回歸大賽的莊經理也澄清了一般人的誤解,漢服不是指漢朝的服飾,上至堯、舜、禹、湯,下至唐朝、明朝都有我們傳統的漢服。而清朝的滿服及元朝的金人的服裝,都不在本次比賽之中。他說漢服的回歸可以將漢服變成適合現代人穿著的衣裳了,例如大大的袖長變成適合的袖長,增添了不少舒適性。
萬裕民介紹今年新唐人所舉辦的這項全球華人比賽說:九大賽事,有一個生活藝術、吃的藝術,有美術、美術的藝術,還有攝影的藝術,還有肢體舞蹈的藝術,還有聽覺拉小提琴,鋼琴,這些每一樣都是我們生活周遭中不可欠缺的藝術活動,也是我們娛樂大眾也能夠自娛。
「寶劍尋高人,名琴覓知音」,新唐人電視臺擺下了擂臺,邀請全球華人共同參與回歸正統文化的行列。
- 關鍵字搜索:
-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