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脹破一黨專制



【劉曉竹點評】漲價的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但是,現在胡錦濤顯然當作一個政治任務來抓。目前政府集中各種行政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有政治必要,但是,也有政治代價。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老百姓的心理預期。事實上,老百姓非常清楚,一黨專制和物價飛漲現在是一個交換,也就是說,大家希望政治上的不自由起碼在經濟上補償回來,即物價平穩。如果你又要專制又要漲價,沒自由還沒工作,那麼,老百姓就要鬧起來了。怎麼說呢?既然政府什麼都管,老百姓生活各個方面都控制住了,那麼,為什麼漲價你不能控制?說不過去啊。比較而言,這兩年美國汽油漲價好幾倍,老百姓叫苦連天,但是不會造反,就是這個道理。政治自由與市場自由,相輔相成,事情比較清楚,一切都攤在桌面上,大家心理比較容易平衡。但是,在中國這就做不到了,因為政治不自由,市場也操控。如此一來,如果市場自由的好處都跑到諸如胡錦濤兒子的企業裡面去了,而市場的壞處,比如漲價,卻要老百姓來平均分擔,這就不公平了。因此,如果中國的汽油像美國這樣漲價,老百姓氣不順啊。比較而言,其實美國的這種體制比較穩定,比較可以預期,叫做長治久安,中國的那個體制是不穩定的,靠領導拍腦門,一個領導一個腦門,像胡錦濤更是一個時間一個腦門,那怎麼能穩定呢?誰能預期呢?老百姓心裏怎麼能平衡?目前靠行政措施來扭曲價格,我看難以長久,因為經濟成本太高了,財政成本太高了,很快就會在政府的錢袋子中表現出來,頂多撐一兩年而已。因之,過了奧運年,漲價就要脹破一黨專制的肚皮。胡錦濤的肚子裡能行船,但漲價不行,因為會脹破。

專家分析中國控制通貨膨脹難點
2008-06-14

中國官方公布的數字顯示,5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1.6%.這一數字意味著什麼?中國控制通貨膨脹的主要難點是什麼?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安培有詳細報導

今年以來,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5月份的零售總額為870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5月份21.6%的增長幅度比4月份的22%稍低.美國博爾州立大學經濟學者鄭竹園教授說:

"4月份有地震,又沒有雪災什麼的。"

分析認為,5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幅比4月份稍低的原因除了地震使災區及其它地方的民眾減少了消費熱情以外,還有5月份取消了往年的"五一黃金週"的因素。有分析認為,在物價大幅上漲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國的消費增長只是一種"虛假繁榮"。鄭教授以豬肉價格為例解釋說:

"去年豬肉5塊錢,消費100斤就是500塊錢,漲到6塊錢,就是600塊了嘛。實際上沒有增長,消費還是100斤,只是物價漲了,所以是虛假的繁榮。"

跟去年同期相比,目前中國的豬肉價格幾乎增長了1倍。分析人士估計,由於供給不足,今年中國豬肉價格還會再漲10%左右。鄭教授說,通貨膨脹不僅是中國,也是全球面臨的問題:

"現在全世界都一樣地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食物的價格漲了很多,美國也漲了很多。控制通貨膨脹現在成了世界各國的主要任務了。通貨膨脹怎麼控制呢?那就要提高存款儲備金,提高利息,把通貨膨脹壓下來。"

中國上星期已經宣布上調中央銀行儲備金的比例。美國亞太法律研究所負責人,經濟法研究員孫遠鉊先生認為,地震災區重建會給中國控制通貨膨脹帶來新的困難:

" 主要的還是在中國本身的內需,仍然是走勢非常之強。而這次四川大地震事實上可能要造就另外一波更強烈的內需。因為災後的重建工作對這些天然物資原料的需求中國政府已經決定投入大筆資金了,所以基本上就是讓每個部門節省5%的預算來支應四川的重建工作。這本身就有相當強大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在後面。"

另外,孫遠鉊先生認為,如何協調外銷市場和內需市場也是一個難題:

" 中國靠外銷為導向、以出口為主賺取了大量外匯,他們當然就不希望人民幣過分地升值,因為人民幣一升值,他們的生意馬上受到影響,訂單馬上會轉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會為中國長期的經濟發展和整個的收支平衡帶來很多大的影響,這個層面要顧。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國本身也有內需市場,內需市場就是人民幣要升值,它必須要平衡它本身的通貨膨脹才能刺激消費。所以,這兩者之間基本上是站在對立面了。中國已經發展到了這樣一個經濟形態以後,就是要走好這個鋼索,怎麼樣能夠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中國公布的5月份通貨膨脹率是7.7%,比4月的8.5%低,但仍高於去年5月的水平。

以上是本臺記者安培的採訪報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劉曉竹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