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帝朱由檢
一個中國歷史上活的最辛苦的帝王。
一個中國歷史上最生不逢時的帝王。
一個中國歷史上極勤政的帝王。
一個中國歷史上最倒楣的帝王。
一個欲意中興卻成亡國之君的帝王。
一個胸懷大志卻又性格偏狹的帝王。
一個屢次任用賢能而又親手抹煞的帝王。
一個視天朝體面勝過自己生命的帝王。
一個想要和議卻又不敢當眾提出的帝王。
一個剿滅閹黨卻又無奈再次信任宦官的帝王。
一個沒落的王朝,一曲淒慘的悲歌,披髮見高皇在中國歷史所有的亡國君主中,恐怕再也沒有比明崇禎帝朱由檢更能博得後人那樣的同情了。"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只能說崇禎真是不幸之人,但是沒有辦法,生於帝王之家,也算是他命中注定!也許是明朝氣數已盡,每一個朝代,都不能改變的事實。改朝換代只是歷史變遷中不能改變的命運。
他十八歲登位,三十四歲無奈吊死在煤山之上,屬於生不逢時。
回顧崇禎的一生,立志中興大明帝國,努力挽救頻臨滅亡的明王朝命運,但明末的吏治已至無可救藥的地步,佔居帝國核心的庸官玩吏,已經帝國失去了從生的希望。不斷地加稅,是的民間稱呼將他為「重征」以代替「崇禎」。
今天站在後世的人們來看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我們依然清晰的看出,昔日在位短暫17年的皇帝生涯中的他充滿了困惑、恐懼、孤獨、倔強、矛盾、痛苦、無奈、絕望、噓唏與眼淚,卻較少見到貪婪、吝嗇、暴虐、荒淫、無恥、妥協、賣國與投降。
可以說崇禎雖然具有秦二世的亡國之命,卻也沒有其懦弱無能的本性和昏庸無道的行為;崇禎雖然具有隋煬帝的亡國之運,但是卻沒有其驕奢淫逸的貪婪、橫徵暴斂的殘酷和窮兵黷武和凶殘;崇禎雖然具備了李後主和宋徽宗的亡國徵兆,卻沒有他們閒情逸致的興致、溫文爾雅的做派、沈迷書劃辭賦的嗜好和醉生夢死的太虛境界。
崇禎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罕見的勤政憂民的亡國之君。所以後世的評價依然是讚揚的頗多。幾百年的歷史記錄崇禎帝朱由檢是唯一一個末代皇帝而死後,卻不被人罵的皇帝,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
崇禎的可憐與可歎之處並不在於其是大明朝的喪國之君,而在於與明末的萬曆、天啟的昏庸無能和不理朝政相比,崇禎的確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一個憂患意識強烈的皇帝,一個連做夢時都想做中興之主的皇帝,一個遠離聲色犬馬的皇帝,一個喧衣宵食、日理萬機的皇帝,一個性格有缺陷但卻始終不向困難低頭的皇帝,一個從來未向外族侵略妥協退讓的皇帝,一個有勇氣連頒四次 "罪己詔"進行自我反省的理性皇帝,一個在絕望中孤獨地奮鬥了17年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的皇帝,一個走投無路而上吊自盡、壯烈殉國的剛烈皇帝。
站歷史高度上用今天的視角來看,崇禎皇帝的最大悲哀就是面對非理性的無序暴烈力量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解決手段,除了招安就是鎮壓,當這軟硬兩招都不奏效的時候,就只剩下束手無策、死路一條了,這是傳統中國社會的最大悲哀,崇禎當然也無法改變這一中國歷史傳統格局。
本性善良而缺乏謀略的理性崇禎皇帝是很難在這一歷史暴烈大動盪的非理性的巨大社會漩渦中駕馭好這艘航船順利駛出困境。
用當今社會西方憲政理論視角來看,當時的社會體制,沒有建立起來一套完整的談判對話機制和領導層的政權更迭制度,崇禎作為相對理性的政府集團的最高領導人面對的是李自成、張獻忠這樣崇尚暴力、破壞秩序的武裝利益團夥,他沒有正當合法的管道與以靠暴力起家並把暴力作為謀生逐利手段的流民頭領平等的政治對話的可能性,雙方之間要麼兵戎相見、要麼伏手稱臣,可以說,明朝末年混亂狀態,其實就是今天後人看到的霍布斯的叢林暴力法則中的你死我活的鬥爭。
所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暴力最強者定江山,而這一切就上演了李自成靠強悍的暴力顛覆了大明朝、多爾袞又靠強盛的武力消滅了李自成的歷史迴圈劇碼。試想,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竟然集中掌握在暴力手段的最強者的手掌之中,而不是掌握在真理、國民、理性、民主和選舉手中,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遊戲規則和多麼殘忍的時代......
- 關鍵字搜索:
- 回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